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212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2123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4-2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关键词: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212

咨询专家 学习目录01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02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0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及措施1.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一、管理要求:

(一)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培训,掌握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相关知识。

(二)临床科室、感染防控科协同选择性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以便医院感染,降低感染发病率。

(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四)密切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二、具体防控措施:

(一)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尽可能在其它部位感染治愈后进行。

2、有效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重视患者术前抵抗力,纠正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正确进行皮肤准备,剪除毛发或脱毛,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要求使用抗菌药物。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应在皮肤切开前30min~1h内使用。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2、手术人员严格按照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3、手术时间超过3h或手术时间长于使用抗菌药物半衰期或者失血量大于ml的情况,术中应追加合理剂量抗菌药物。

4、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5、术中注意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37℃的无菌生理盐水。

6、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

1、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接触手术部位或更换切口敷料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及时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2.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一、管理要求

(一)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掌握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相关知识。

(二)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措施,降低感染发病率。

(三)选择性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医院感染发病率。

二、具体防控措施

(一)严格掌握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如情况允许,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二)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戴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三)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45°。

(四)保持口腔卫生,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8h护理一次。

(五)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和湿化器应达到高水平消毒,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湿化器添加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六)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清洁、干燥。

(七)每日评估病情,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八)对于使用镇静药患者,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九)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

(十)注意纠正鼻胃管和胃肠营养所导致的误吸。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及措施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职责。

2.应当由取得医师、护士执业资格,并经过相应技术培训的医师、护士执行血管导管留置、维护与使用。

3.相关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各类血管导管使用指征、置管方法、使用与维护、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工作措施。

5.中心导管置管环境应当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医疗机构II类环境要求。

6.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主动监测和报告体系,开展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定期进行分析反馈,持续质量改进,预防感染,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具体防控措施

(一)置管前

1.严格掌握置管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2.对患者置管部位和全身状况进行评估。选择能够满足病情和诊疗需要的管腔最少,管径最小的导管。选择合适的留置部位,中心静脉置管成人建议首选锁骨下静脉,其次选颈内静脉,不建议选择股静脉;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建议首选颈内静脉。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各种敷料等医疗用品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必须无菌。

4.患痈肿、湿疹等皮肤病或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流感等)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5.如为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或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PICC)有困难时,医院可使用超声引导穿刺。

(二)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线导管、置入全植入式血管通路(输液港)时,必须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手卫生并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或无菌隔离衣、铺覆盖患者全身的大无菌单。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置管操作辅助人员应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手卫生。完全植入式导管(输液管)的植入与取出应在手术室进行。

2.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建议采用含洗必泰醇浓度>0.5%的消毒液进行皮肤局部消毒。

3.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应当记录置管日期、时间、部位、置管长度,导管名称和类型、尖端位置等,并签名。

(三)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可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至少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至少1次/周,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前,应当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手卫生。

4.中心静脉导管及PICC,尽量减少三通等附加装置的使用。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每次连接及注射药物前,应当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毒剂,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对端口周边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端口内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应当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输液1天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输血时,应在完成每个单位输血或每隔4小时更换给药装置和过滤器;单独输注静脉内脂肪剂(IVFE)时,应每隔12小时更换输液装置。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封管,预防导管堵塞。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2天内尽快拔除导管,病情需要时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置管。

9.应当每天观察患者导管穿刺点及全身有无感染征象。当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炎症表现,或全身感染表现的,怀疑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时,建议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拔管。如怀疑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拔管时建议进行导管尖端培养、经导管取血培养及经对侧静脉穿刺取血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若无感染征象时,血管导管不宜常规更换,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肺动脉导管和脐带血管导管。成人外周静脉导管3-4天更换一次;儿童及婴幼儿使用前评估导管功能正常且无感染时可不更换。外周动脉导管的压力转换器及系统内其他组件(包括管理系统,持续冲洗装置和冲洗溶液)应当每4天更换一次。不宜在血管导管局部使用抗菌软膏或乳剂。

12.各类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特别预防措施见附件。长期置管患者多次发生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溶液封管。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18-20)---重点部门、经空气传播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16-17)---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感染风险监测评估机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13-15)---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制度、安全注射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9-12)---感染防控培训教育、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医院感染暴发管理制度

扫码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2123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以上文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度2123”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

    网站构架

    热点关键词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网站简介| 招聘服务|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全站专题:如何根治硬皮病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院网站上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看病依据,请遵医嘱接受治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