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聯合醫院爆疫現超級傳播者
聯合醫院爆疫現超級傳播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9-5
![]() |
![]() |
关键词:合醫院爆疫現超級傳播

(記者芙釵、文森、成祖明、周琳)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出現「超級傳播者」,令該醫院懷安科紓緩治療病房先後有12名病人、7名醫護人員確診及初步確診,其中一名83歲病人出院後才證實染疫。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下午到醫院視察後指出,相信超級傳播者是病房內一名84歲女病人,其病毒CT值約14至18,即病毒載量高,並認為很大可能是透過空氣傳播病毒,令多人「中招」。他對醫院提出四項改善方案,包括若病人入院時檢測呈陰性,但出現病徵及肺片X光出現問題且情況持續,應再次檢測。
被稱為「超級傳播者」的是一位84歲女病人,她於本月中經聯合醫院急症室入住該院。(香港文匯報記者攝)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昨日在疫情簡報會上指出,聯合醫院懷安科病房早前有3名病人確診後,醫院追蹤調查及為病人和醫護人員進行檢測,結果過去兩天再發現有12名病人及7名醫護人員確診或初步確診,令該病房累計有19人中招。
84歲女患者病毒載量新增的染疫病人年齡介乎20歲至92歲,另外,一名83歲女病人本月18日入住該間懷安科病房,當時檢測結果呈陰性,翌日轉入骨科病房並於上周日(20日)出院,但她其後在社區檢測中心進行病毒測試,結果發現初步確診。她曾入住的骨科病房同病格7名病人均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接受檢測及隔離,其中兩人早前已出院,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追蹤。
至於7名涉事職員,包括4名護士、一名抽血員、一名病房助理及一名外判清潔工,工作期間均有穿着合適個人防護裝備,具體染疫原因需要調查。
據悉,有關的抽血員曾在不止一間病房工作,醫院會對其接觸過的病人進行追蹤及測試。其餘接受檢測的職員暫時對病毒呈陰性,醫院會加強懷安科病房的感染控制措施。
袁國勇昨日到聯合醫院協助調查後表示,發現病房一名84歲女子疑是超級傳播者,其確診後發現病毒CT值約有14至18,病毒載量高。病人第一次檢測時已發現右邊肺部下方出現病變,但由於她本身糖尿病酮酸中毒,處於神志不清狀態,因此有可能是因口水流入右邊肺部引起的輕微肺炎,加上檢測結果呈陰性,故當時未發覺其感染新冠病毒,患者過了數天病徵仍持續,再檢測發現是陽性。
袁國勇昨日到爆發疫症的聯合醫院視察。(香港文匯報記者攝)倡肺部異常者做二次測試他指出,九龍東社區疫情壓力非常大,九龍灣麗晶花園以至油塘及藍田等都錄得多宗確診個案,而一旦有市民在社區感染,就會入住聯合醫院,令院內爆發機會大增,而該名疑為超級傳播者的老婦,居住的地點便有爆發疫情,而院內是次爆發,很大機會是透過空氣傳播病毒。
袁國勇向院方提出四項改善建議,指由於超級傳播者首次檢測後呈陰性,但病徵及肺部情況未有好轉,在病毒潛伏期七八日後爆發,導致醫院出現感染群組,故建議若有病人首次檢測陰性,但X光片顯示肺部感染無好轉,必須做第二次病毒測試。
護士護理患者未戴眼鏡中招他續說,病毒散播得如此迅速,是因為懷疑超級傳播者曾調往另一病區,結果把病毒傳開,因此建議院方盡量避免將病人調離原有病區。同時,其中一名護士曾為懷疑是超級傳播者的病人清洗口部,但並沒有配戴眼鏡,建議醫護人員為病人做任何措施時,除了戴口罩,亦要保護雙眼,包括戴護目鏡以防飛沫入眼。袁國勇補充,由於懷安科病房的空氣系統仍然是每小時六次空氣轉換,當中有四次是空氣循環,因此建議要增加病房的空氣清新機,增加空氣流量。劉家獻則表示,懷安科病房近期曾有18名探訪者,當時已收緊恩恤探訪條件,其中5名探訪者與較早確診的3名病人有接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餘下13人中暫有12人結果呈陰性。因為目前的確診者都是病人或職員,估計與探訪者關係不大。他又提到,染疫病人除一人20歲外,大部分都是七八十歲,戴口罩情況未必理想。續有醫護染疫堪憂
新冠病毒深入社區,除醫院病人出院可能將病毒帶入社區外,近日相繼出現醫護人員確診新冠病毒,更有個案是源頭不明,令人擔心病毒也會經染疫醫護帶到醫院。明愛醫院昨日就有一名隔離病房男護士初步確診,其妻子為同院骨科護士,已接受檢測,暫未有結果。該男護士傳染期間曾與家人朋友進餐,暫時未能確定其感染源頭,經過接觸追蹤後,兩名醫院員工曾與他一齊進餐,均須接受隔離檢疫。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昨日表示,該名明愛醫院隔離病房男護士前日出現發燒病徵,遂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結果接受病毒檢測後,昨日初步確診,目前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他表示,該名男護士上周三(23日)為最後工作天,其日常工作負責護理確診病人,但工作時有穿着合適保護裝備,而經接觸追蹤後發現,他曾與兩名員工一同用膳,曾經未有戴口罩交談,故兩名員工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要接受檢疫並進行病毒檢測,當中一人檢測結果呈陰性,另一人暫未有結果。明愛男護初確多員工須檢測劉家獻指出,該名男護士居住的大廈近日並無確診個案,其妻子為同院骨科護士,已經接受檢測,暫亦未有結果,而該名男護士傳染期內曾與家人和朋友一起進餐,暫時未能確定感染源頭。醫院已在相關病房、茶水間和員工更衣室進行清潔消毒,也會安排相關病房員工接受檢測。翻查資料,單在過去10天已有5名醫護染疫,早前一個醫護家族便有三名護士和醫生確診,他們在本月13日曾參與家庭生日聚會,人數超過10人,相信是在聚會時感染。聯合醫院外科病房一名護士和伊利沙伯醫院骨科一名兼職護士學生均確診,而聯合醫院外科病房女護士無病徵,伊利沙伯醫院骨科病房一名兼職護士學生則因咳嗽、發冷而進行檢測。出院者染疫恐社區播毒
聯合醫院爆發的感染群組,蔣麗芸擔憂出院病人會將病毒帶往社區。圖為香港聯合醫院。(中通社)聯合醫院爆發的感染群組,其中一名曾入住該院懷安科病房的83歲女病人,出院4天接受社區檢測才發現初步確診,前日亦有兩宗個案是患者離開醫院後證實染疫。民建聯衞生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蔣麗芸昨日指出,醫院為高危地點,擔憂這些病人會將病毒帶往社區,故建議所有留院病人在康復出院前,均應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待檢測結果呈陰性才准出院,以免成為播疫漏洞。九龍東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馮秀珍透露,該名離開聯合醫院後確診的83歲女病人是麗晶花園第四座居民,出院後進行社區檢測時發現初步確診。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昨日被問及醫院會否加強入院篩查和改善採集樣本方式時表示,院方現時一般會採用深喉唾液樣本為病人檢測,倘病人做不到相關程序,才改由醫護人員採取鼻咽或喉嚨拭子樣本,只要深喉唾液樣本留得好,敏感度和準確度與鼻咽或喉嚨拭子樣本相若,以此方式採樣病人不會感到不適,過程亦毋須醫護人員穿上全套保護衣,也不需在負壓空間進行。蔣麗芸認為,前日已經最少有兩宗個案是病人出院後確診,包括長沙灣元州村元盛樓4宗個案。據她了解,該4名患者屬同一家人,同居於元盛樓一單位的包括一名70歲男子,有街坊指他上周在明愛醫院留院接受手術後出院,出院前院方並未安排為其進行病毒檢測。蔣麗芸倡病人出院前再做檢測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該男患者其後出現病徵,同住家人包括69歲女子和45歲女子亦先後出現病徵,另一41歲女子雖無病徵,但4人最終確診染疫。蔣麗芸續說,另一個案是仁濟醫院郭玉章夫人護理安老院一名80歲女院友,她本周到明愛醫院覆診,留院一天後返回院舍,結果在接受檢測後確診,因該院舍不准探訪,為免院舍可能有爆發,故安排40多名院友與職員接受檢測。她認為,事件或與院方沒有為所有出院病人安排檢測有關,病人或在醫院留醫期間感染新冠病毒,但因出院前未有進行檢測,而將病毒帶回社區。蔣麗芸建議醫管局應即時堵塞漏洞,規定一般病人出院前要採取與新冠肺炎病人同樣的標準,即病人沒有發燒徵狀、不須吸氧且相隔24小時檢測兩次均呈陰性才能出院,相信此舉能大大減低病毒帶入社區的風險。吳尊友:倡港查清疫源再定核檢規模
目前香港本地新增病例持續高企,但市民聖誕出遊興致不減,長洲街頭仍人山人海。(香港文匯報記者攝)自香港第四波疫情暴發以來,本地新增病例持續高企,且社區存在較多隱形傳播鏈。中國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香港和日韓的疫情情況相似,防控目標都為「緩疫」而非「清零」,因而稍一放鬆就會反彈。他建議,香港應首先精準梳理傳播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摸清傳染源。在此基礎上,視疫情分布情況,選擇一定規模的核酸檢測。吳尊友指出,香港此次暴發是在全球疫情上揚的大背景下,在疫苗廣泛接種前,未來幾個月可能是全球最艱難的時候。他認為,香港要做好此次疫情的源頭分析,搞清楚到底是境外輸入還是本地傳播。如果是境外輸入就與全球疫情上揚有關,如果是本地傳播,就是因為上一階段沒有實現「清零」。「清零」達兩周方可復工香港特區政府曾多次強調採用「張弛有度、能收能放」的抗疫策略,在沒有疫苗前難以實現「無本地個案」的要求。吳尊友認為,「緩疫」、「清零」這兩種策略或許在短期看不出差異,但從長時間,尤其入冬後就能夠明確優劣。他稱,此前很多國家認為,由於社會制度不同,學習不了中國「嚴防嚴控」的策略,相較而言,日韓的「緩疫」策略靈活,更好借鑒。但入冬後,「緩疫」策略顯現出弊端,因為只要不清零,病毒傳播在適當的環境因素下就能激活,疫情很快就會反彈。內地近期零星病情的病毒來源就十分明確,均是由境外輸入,這也更加凸顯本土「清零」的重要性。在防止境外輸入方面,香港近日已切斷英國和南非的入境。吳尊友認為,內地雖然限制了航班,但並沒有完全封閉,只要保證境外人員在入境後做好閉環管理,就不會對本土傳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如果發生了本地傳播,一定要確保「清零」兩周以上再復工復產,否則很可能造成疫情反彈。對於「全民強檢」是否為當下香港最好的防控措施,吳尊友指出,核酸檢測能夠在短時間內確定疫情規模,盡早發現感染者。但香港要不要施行全民檢測,不能簡單操作,應該和內地一樣,將核酸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兩者結合,精準梳理傳播鏈,掌握密切接觸者行蹤。他同時強調,精準梳理傳播鏈也要考慮當地公共衞生的能力和工作人員的經驗。否則,傳染鏈會梳理不清。這種情況下,全民核酸檢測就是最好的方法,能夠及時把感染者找到,實現「清零」目標。吳尊友說,篩查的規模一定要根據疫情情況而定。(中通社)病源分散需考慮全民檢測「全民檢測不意味着所有港人都要做,而是看疫情的分布範圍。」吳尊友說,篩查的規模一定要根據疫情情況而定。像上海有兩千多萬人口,疫情出現時只做了7萬多人的核酸檢測,規模較小,也很快終止了疫情。他建議,香港可以在疫情波及的地域範圍基礎上,稍微擴大一點去做核酸檢測。但如果病例來源很分散,那還是要考慮做全員檢測。八達通出行數據顯示,港人目前的出行頻率仍高於7月第三波疫情期間。吳尊友指出,香港需重視常態化防控措施。如今常態化防控已經在內地深入人心,例如進入到地鐵、電梯不戴口罩都會覺得不好意思。香港政府要根據自身社會結構的特徵,發動每一個市民積極參與防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Tags: |
查合醫院爆疫現超級傳播医院 |
查合醫院爆疫現超級傳播治疗 |
查合醫院爆疫現超級傳播医生 |
查合醫院爆疫現超級傳播专家 |
查合醫院爆疫現超級傳播方法 |
|
以上文章“聯合醫院爆疫現超級傳播者”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
热点关键词
-
尚无数据
-
尚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