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老年人鼻饲发生误吸怎么办预防与护理请做好
老年人鼻饲发生误吸怎么办预防与护理请做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1-12
![]() |
![]() |

?导语
鼻饲是通常对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量少不能供应机体能量者,可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从而保持肠黏膜细胞及其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因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对机体的康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误吸是由于吞咽动作无力、食物吞咽不完全,残留于咽部的食物随呼吸进入气管,或由于吞咽反射动作失调,气管闭锁不全所致。一旦发生,可导致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是致死的最常见原因。
发生误吸时评估
1、了解患者病情(年龄、意识、是否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既往病史等)。
2、评估患者体位、鼻饲量、频次或鼻饲滴入速度,胃管管径及胃管是否在位,鼻饲中患者出现呛咳或喘憋程度。
3、患者有无呼吸加快、口唇紫绀、口腔或鼻腔及痰液中有鼻饲液残留物情况。
出现误吸时的处理方法
调整患者体位(半坐位或抬高床头30°角)→检查胃管长度及固定情况→检查有无胃潴留情况→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患者出现呛咳或喘憋→立即停止鼻饲→通知医生→按评估要求立即进行评估→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或头低右侧卧位(根据病情)→扣拍背部,安抚患者→连接吸引装置,调节负压、负压吸引→尽可能吸出气道、口、鼻内误吸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如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加压給氧、心电监护等急救措施→遵照医嘱给予抢救用药→观察呼吸、心率及缺氧症状,遵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协助正确体位→再次确认及处理胃管,待病情允许再行鼻饲→记录(病情-处理-转归过程)。
评价
1.评估准确,操作熟练、规范,动作轻重适宜,处理及时有效;
2.患者卧位及处理及时正确,符合要求;
3.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
1.吸引时动作轻柔、迅速、敏捷。
2.从气管套管内吸引时,开始和结束时应加大氧流量再分离呼吸机导管,一次吸引时间不可超过15秒,连续吸引不超过3次,如需继续吸引,应间隔2-3分钟。
3.吸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吸出物的颜色、性状、量。
发生误吸的常见原因
1、意识障碍大多数误吸发生在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的患者,特别是意识障碍的患者,可见意识障碍与误吸有明显相关性。
2、进食体位不当持续后仰位或平卧位及床头角度过低都会增加反流物流入呼吸道的机会。病人取仰卧位时不能吞咽唾液分泌物。且不利于食道对反流物的胃内容物的清洁;取坐位时可增加腹内压,在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低下时,可明显增加误吸的危险。
3、胃管及输注液的影响所用鼻饲管直径越粗,对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扩张开放作用越大,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机会亦相应增加,误吸也更易发生。胃管插入长度也很重要,放入过短,胃管在食管内,可增加误吸的发生。输注液的温度、速度及量对误吸发生也有一定影响,输注过快、量过多导致胃内容物潴留,出现呕吐导致误吸。
误吸的预防和护理
1、鼻饲方式的选择
鼻饲喂养应从小剂量开始,由稀到稠,根据个人情况从慢慢过渡喂养方式,以减少反流和误吸。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饲前翻身、叩背,将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吸尽,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吸痰,以免刺激引起呕吐。
3、体位的选择
取头部抬高45°的半卧位,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再恢复体位,以利于食物消化。4、鼻饲前检查胃排空情况
每次鼻饲前回抽胃管,一方面通过回抽胃液确定胃管在胃内,另一方面当回抽残余量大于ml,需延长鼻饲间隔时间或遵医嘱行胃肠减压。
5、掌握鼻饲食物的量和速度
昏迷病人,因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鼻饲应缓慢逐步开始。(1)、鼻饲4-6次/天,每餐不得超过ml,两餐之间给温开水ml,以保持鼻饲管的清洁干净,每天总量不超过0ml。(2)、温度为38℃-40℃为宜,温度过高易烫伤黏膜,温度过低会引起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等,速度不宜过快,以15-30分钟喂完为宜。
6、治疗原发病及伴随症状脑血管意外和头部外伤的吞咽困难发生率达25%-50%。对于脑卒中、呼吸道感染、颅内肿瘤、脑外伤、及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及神经病变,出现呛咳和吞咽困难的病人,应及早治疗原发病及伴随症状,如肺部感染的病人,加强抗感染对维持正常吞咽功能、避免再次误吸起重要作用。
来源:护理之声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Tags: |
查年人鼻饲发生误吸怎么办预防与护理请做医院 |
查年人鼻饲发生误吸怎么办预防与护理请做治疗 |
查年人鼻饲发生误吸怎么办预防与护理请做医生 |
查年人鼻饲发生误吸怎么办预防与护理请做专家 |
查年人鼻饲发生误吸怎么办预防与护理请做方法 |
|
以上文章“老年人鼻饲发生误吸怎么办预防与护理请做好”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
热点关键词
-
尚无数据
-
尚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