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重磅解读丨AHA推出针对可疑或确诊新冠病
重磅解读丨AHA推出针对可疑或确诊新冠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2-8
![]() |
![]() |

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急救人员在挽救他人生命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之间面临艰难抉择。
美国心脏协会(AHA)推出针对可疑或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心肺复苏临时指南,一帮助施救者更好做出恰当的行动。
毋庸置疑,近20年,医院内外发生的心脏骤停存活率在稳步提高,这归功于心肺复苏能在数分钟内启动并早期除颤。然而新冠病毒感染的不断蔓延和扩散给这种复苏努力带来了重大挑战,急救人员需要给新冠感染者最好生存机会的同时避免被感染,从而能去照顾更多患者。
由于新冠病毒具备强烈的传播力(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期间),并且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约12%-19%的新冠病毒阳性患者需要住院,3%-6%的患者进入危重症,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肌损伤、室性心律失常和休克的危重患者很常见,并易发生心脏骤停。
一些被广泛推荐的治疗药物例如羟氯喹和阿奇霉素,可以延长心电QT间期,后者本身就是室颤、心脏骤停的高危因素。
今日全美新冠病例超57万例,全球新冠病例万例,死亡超10万人,目前增长趋势有增无减,医护人员已经是受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全球个人防护设备的短缺加剧了这一风险,单西班牙就有以上的医护人员被感染。
而更令人紧张的是,心肺复苏本身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更多的风险,首先CPR时涉及到许多气溶胶产生的操作,包括胸外按压、正压通气和建立高级气道气管插管。在这些过程中,病毒颗粒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半衰期约为1小时,并被附近的人吸入。其次,心肺复苏通常要求多人密切合作,尤其是在高度紧张的抢救过程中,感染防护措施很容易不能准确到位。
所以临时指南针对新冠感染肺炎呼吸衰竭、低氧血症这样一个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状态,致力于在为患者提供及时和高质量复苏以及减少感染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临时指南提出复苏期间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
一、减少医护人员不必要的暴露。
在团队急救的时候,限制参与者人数,三个人能干的事,绝不用四个人;必须要给施救者提供相应标准的防护设备;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可以选择自动胸外按压机,以减少救援人数和体力消耗;可疑和确诊新冠患者在转移交接过程中不同团队之间要清晰沟通和交代。
二、优先考虑雾化风险较低的氧合和通气策略。
由于新冠肺炎是严重低氧血症,推荐在复苏时早期气管插管,虽然插管有产生气溶胶风险,但可以找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气管插管,争取一次成功;可以使用可视喉镜插管,减少暴露风险;保持呼吸机通气管道闭路运行;给呼出气和吸入器管道加上高效空气过滤器;注意在插管的时候暂停胸外按压....这都有助于减少雾化气溶胶产生。
三、要考虑启动和继续心肺复苏的条件是否适宜
很明显,心肺复苏是高强度、多人团队参与的辛苦活,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你这一大帮人要把注意力从其他病人身上离开,集中到要复苏的病人身上,而新冠感染危重症心脏停跳者死亡率很高很高,并随着年龄和并发症增加而增加,因此要不要给患者心肺复苏必然会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和严重程度以及资源利用等因素,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心脏骤停的新冠患者都必须要做心肺复苏。
所以医护人员要认识到,你不是神仙,医疗期待目标不要太高以至于不切合实际;家属与医生应该有充分的沟通,相互达成病人预后的意见共识;医疗机构也应该有恰当的急救指引,让一线急救人员有章可循。此外,如果新冠患者心脏骤停,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使用体外心肺复苏(E-CPR)是有益的。也就是说,如果新冠感染危重患者心脏停跳,给予体外膜肺ECMO治疗没多大意义。要想用ECMO治疗,请在其心脏骤停之前应用。
那么具体到特定场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院外心脏骤停
以下措施是基于患者可疑或者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在当地爆发流行及社区传播状态下,怀疑所有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都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也是合理的。
1.旁观者CPR
旁观者CPR已经被证明是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干预措施,早期CPR和早期除颤可谓分秒必争。但作为普通人突然遭遇身边的人倒地心脏骤停,不可能随手就有标准的防护装备,就会大大增加心肺复苏时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如果施救者本身年龄比较大,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和慢性肺病,他们被感染并成为新冠肺炎危重症的可能性就很高。
然而,当心脏骤停发生在家里时(大概有七成院外心脏骤停是发生在家里),基于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轻症居家隔离的措施,旁观者可能在患者心脏骤停之前就已经是新冠病毒的密切接触者。
1.1胸外按压:
对于成人心脏骤停:一旦确认可疑或者确诊新冠感染患者心脏骤停,旁观者尤其是家庭成员如果愿意和有能力,至少应给予患者单纯胸外按压(不做人工呼吸)。在急救过程中,用口罩或者布覆盖施救者和/或患者口鼻,可以减少非家庭成员旁观者感染的风险。
网上有一段意大利一男子在社交媒体上求救的视频,他的姐姐怀疑新冠感染重症,无床位住院,在家中发生了心脏骤停,男子给姐姐实施了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这位男子作为家庭成员,其实在施救之前就已经是病毒感染暴露者。
这两天还有一个急救新闻广泛传播,医院有位女医生路经天津西站时遇到一位24岁男子心脏骤停,与现场另一位男医生配合施救,女医生摘下口罩为男子实施人工呼吸,感动众多网友。
美丽勇敢的马瑞医生
在疫情期间,脱下口罩为陌生人口对口人工呼吸,这样的医生职业精神令人敬佩,但从复苏科学的角度,也从这篇临时指南的推荐里,我们可以看到,不要摘下患者的口罩、不要做人工呼吸、只给予单纯胸外按压可能更恰当。
单纯胸外按压,患者戴口罩
因为最后这位男子获救的关键并不是做不做人工呼吸,而是
1)早期识别出心脏骤停并拨打急救电话;
2)马上开始胸外按压为心脑供血;
3)很快电除颤转复了心律。
对于儿童心脏骤停:鉴于儿童呼吸骤停发生率较高,旁观者应实施胸外按压并考虑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尤其是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在此之前已经是病毒密切接触者。如果不能或者不愿意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用口罩或者布覆盖施救者和/或患者口鼻,可以减少非家庭成员旁观者施救过程中感染的风险。
1.2公众除颤
除颤操作不涉及雾化气溶胶产生操作,旁观者应积极获得除颤器,给患者实施早期除颤
2院前急救人员(EMS)
2.1调度
调度员需要筛选所有可能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或者是已知的病毒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调度员需要为旁观者施救提供防护指导,指导他们实施单纯胸外按压。调度员也需要提醒专业院前急救人员可能面对感染者,做好个人防护。
2.2转运
疑似或者确诊新冠感染患者的家属或联系人就不要上转运急救车了;而如果现场积极心肺复苏无效,患者自主循环没有恢复,医院了,因为患者存活率很低,医院去继续抢救反而增加了院前和院内急救人员感染的风险。
二、院内心脏骤停
医院环境中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的具体考虑。本临时指南不适用于已知为COVID-19阴性的患者,这些患者应得到标准的基本和高级生活支持。然而,为了社交距离的目的,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减少所有复苏室的人员可能是合理的。
1.在患者心脏骤停之前,应提高其护理级别,密切监测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治疗干预,避免走到气管插管那一步,毕竟气管插管对患者和施救者都是更危险的状态。
2.如果患者有心脏骤停风险,考虑提前将病人转移到负压病房,并在复苏过程中尽量减少急救人员的暴露风险。
3.尽可能把门关上,以防止污染相邻的室内空间。
4.对于心脏骤停时气管插管患者
1)机械通气管道保持密闭,管道要接高效空气过滤器,减少雾化风险。
2)调整呼吸机设置,允许异步通气。
3)氧浓度调整到%,也就是纯氧。
4)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辅助控制)并根据需要限制压力,以产生足够的胸部隆起。
5)关闭流量触发器,避免呼吸机随按压自动触发,从而防止过度通气,减少残气量。
6)儿童和成人呼吸频率设定为10次/分,新生儿30次/分。
7)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以平衡肺容积和静脉回流。
8)调整报警,防止报警疲劳。
9)确保气管内导管/气管造瘘口和呼吸机回路安全,防止非计划拔管。
10)如果自主循环恢复,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
5.俯卧位的患者心脏骤停时,如果没有高级气道置入,可以将患者翻身到仰卧位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有高级气道,虽然俯卧位CPR有效性不完全明确,但仍不建议将患者翻成仰卧位,除非能避免管道断开的风险。可以将电击贴片前后位置放置,患者保持俯卧位,施救者心肺复苏时手掌按压在胸7/10椎体位置。
除颤贴片位置:前后位
俯卧位机械通气
新冠病毒目前仍在全球肆虐,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新冠时代和后新冠时代的医疗也会产生剧烈改变,但无论如何,医护人员为任何患者提供医疗救助的职责都不会改变,致敬全球奋战在医疗战线的抗疫工作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学习急救,
Tags: |
查磅解读丨AHA推出针对可疑或确诊新冠医院 |
查磅解读丨AHA推出针对可疑或确诊新冠治疗 |
查磅解读丨AHA推出针对可疑或确诊新冠医生 |
查磅解读丨AHA推出针对可疑或确诊新冠专家 |
查磅解读丨AHA推出针对可疑或确诊新冠方法 |
|
以上文章“重磅解读丨AHA推出针对可疑或确诊新冠病”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
热点关键词
-
尚无数据
-
尚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