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黄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隅
黄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7
![]() |
![]() |
关键词: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

黄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隅
李春霄赖江张婧左小红黄莺
作者简介李春霄,女,成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专业皮肤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四川省中医外科·皮肤科专委会委员,任成都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皮肤科专委会秘书。研读中医古籍,深谙中医治疗皮肤疾病之精髓,师从名中医钟以泽教授及黄莺教授,钟以泽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工作室继承人,对痤疮、黄褐斑、脱发等损容性皮肤病,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疱疹、疣等病毒性皮肤病、银屑病、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皮肤病治疗颇有心得,擅长把针灸疗法运用于多种皮肤病中。目前负责及参与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支撑计划课题及省部级、院校级课题10余项,在国家期刊杂志上发表及大会交流文章10余篇,参与撰写皮肤科相关专著2部(其中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中医走出去文库”系列图书之“皮肤病案卷”任中文副主编)。
擅治病种:痤疮、黄褐斑、脱发等损容性皮肤病,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疱疹、疣等病毒性皮肤病、银屑病、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皮肤病,擅长把针灸疗法运用于皮肤病中。
应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上午、周日上午(成医院皮肤科)。
“二乌散”系治疗头痛的内服名方,在《医统》卷六十一中记录显示:全方包括川乌、草乌(俱用童便浸,炒去毒)、细辛、羌活、黄芩、甘草六味药。本方主治眉棱骨痛,兼有风病,风热二气,攻于太阳等经,头脑作痛。黄莺教授集本人30余年皮肤科临床工作经验,精选川乌、草乌、细辛、甘草四味药物,加减化裁用于多种皮肤科疾病的外治中,疗效颇佳,值得推广。
川乌、草乌统称乌头,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现代药理研究乌头碱有镇静、镇痛、降压、扩血管、局部麻醉的作用,川乌总碱对各种致炎剂的致炎作用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现代药理研究有明显的解热镇痛、镇静、抗炎、免疫抑制、抗变态反应、扩血管的作用,其挥发油有局部表面麻醉的作用。甘草性味甘平,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其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和甘草甜素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使用二乌配伍等量的甘草,甘草与二乌同时先煎1h再下余药,既消减了二乌的毒性,又可益气和中,缓急止痛,上药同用相得益彰[1]。现将黄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在冻疮、雷诺氏病及肢端型硬皮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坏死期、红斑狼疮关节损害等治疗中的外治经验介绍如下:
1冻疮《外科证治全书·冻疮》云:“触犯严寒之气,伤及皮肉,致气血凝结,初起紫斑硬肿,僵木不知痒痛,名曰冻疮。”对于本病,在秦汉时期业已有了外洗、外敷、药熨、按摩等多种外治法见于《五十二病方》中。
张某,女,39岁,年12月3日初诊。双手足皮肤紫红麻木刺痛1周,加重伴局部肿胀2天。1周前因气温骤降,未及时保暖而出现双手足皮肤紫红麻木,后逐渐出现刺痛,受热时痒痛交加,2天前因冷水洗衣服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肿胀,痒痛更甚。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沉细。中西医诊断均为冻疮,证型为血虚寒凝证。内治以补气养血,温经通脉为主,方选人参养荣汤加减。外治温经通络止痛,方选二乌散加减:川乌10g,草乌10g,细辛6g,甘草10g,桂枝10g,红花10g,白芷10g。煎水浸泡,每次30分钟,每日2次,2日1剂,浸泡后佩戴手套,注意保暖。1周后随访,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略有青紫,肿痛消失,无瘙痒。继服上方6剂,外用3剂后,皮损完全消退,无痒痛。整个冬季,未再有新发。
按:本案患者素体气血不足,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无力,血虚不得温煦肢端,且发病季节正置冬季,气候严寒,恰遇气温骤降,保暖不慎而起病,调护不当,再长久接触冷水刺激而加重。外用方中二乌为君药,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温煦肢体。细辛解表散寒,温经止痛;红花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发病部位为肢端,取象比类;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且白芷用作此处有中药透皮剂之功,促进药物渗透吸收。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减二乌及细辛之毒,同时发挥其类激素样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减轻皮肤肿胀。内服外治,诸药合用,气血渐生,寒气得散,扶正祛邪并举,故收效捷。
2肢端型硬皮病及雷诺氏病《黄帝内经·五脏生成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秋过此者为皮痹。……诸痹不已,亦益内也。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因手足为远心端,即气血输送的最远端,往往硬皮病多从手足而发,严重者可影响内脏。雷诺病是一种由寒冷或情绪波动引起肢端或细小血管痉挛的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而硬皮病肢端型的患者因供血障碍,多发生雷诺氏征。
肖某,女,52岁,年的11月4日初诊。双手部皮肤变硬1年,加重伴关节疼痛、肢端皮肤溃烂1周。一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肢端皮肤变硬,偶伴屈伸不利,未予重视。一周前因步入冬季,气温骤降,四肢逆冷,继而出现关节疼痛,双手肢端可出现变白、青紫、潮红的雷诺氏征,之后逐步出现中指及无名指皮肤红肿破溃。患者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为肢端型硬皮病,中医诊断为皮痹,风寒湿邪外袭证。内治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主,方选独活寄生汤合阳和汤加减。外治温经通络止痛,方选二乌散加减:川乌10g,草乌10g,细辛6g,甘草10g,桂枝10g,红花10g,艾叶10g,银花藤30g。煎水浸泡,每次30分钟,每日2次,两日1剂,浸泡后,肢端破损处以聚维酮碘消毒后外盖消毒干纱,佩戴手套,注意保暖。1周后随访,皮肤破损处基本愈合,肢端破损处无红肿,疼痛减轻,雷诺氏征减轻,发作频次减少,皮温较前有所回升。继服上方14剂,外用前方去银花藤6剂后,关节基本不痛,皮肤破损处完全愈合,皮温基本正常。
按:本案患者系送报工,电瓶车为其主要交通工具,长期在清晨较寒冷时劳作,日久肢端气血温煦功能下降,风寒湿邪,阻于经络、肌表、血脉之间,气血难于外达,发病季节正置初冬,气温骤降,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屈伸不利出现疼痛,肢端无气血充养,腐肉不脱,郁久化热而见皮肤红肿破溃。外用方中二乌为君药,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温煦肢体。细辛解表散寒,温经止痛;红花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取象比类,引药至肢端;本方特点在于艾叶增强温通经脉止痛的力量,促进药物渗透。肢端皮肤破溃红肿,从皮损局部辨证而佐以银花藤清热解毒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待一周后肢端红肿消失,皮损基本愈合,立即去银花藤,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关节疼痛剧烈者,外用方可加威灵仙,加强除湿止痛之功。触类旁通,雷诺氏病无皮肤硬化和骨变化,但部分雷诺病可能代表硬皮病最轻型,但凡肢端皮温下降,皮肤出现变白、青紫、潮红的雷诺氏现象,均可选用本方,温经通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肢端型硬皮病及雷诺氏病《外科全生集·有阴有阳症门》云:“无色白者,必现红紫之象,或痛或不痛,或麻木而冷,十指各有主经,何经受毒发于何指,亦可蔓延四指者。发于脚趾,渐上至膝,色黑痛不可忍,逐节脱落而死。”
廖某,男,63岁,年1月8日初诊。双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双足趾糜烂破溃伴阵发性剧痛1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温下降伴间歇性跛行,未予重视,天气转暖后逐渐缓解。1年前入冬后此症状进一步加重,继而出现双足逆冷,足趾红肿破溃,后在外院行换药及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红肿消失,但足趾端溃疡久不愈合。本次入冬后上述皮肤不温,疼痛进一步加重,影响睡眠,溃疡面有扩大趋势,疮口紫暗,脓液清稀,肉芽苍白。患者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弦。西医诊断为动脉硬化闭塞症(坏死期),中医诊断为脱疽,气血两虚证。内治以补益气血,调和营卫为主,方选八珍汤加减肉桂、丹参、鸡血藤。外治温经通络止痛,托毒生肌,方选二乌散加减:川乌10g,草乌10g,细辛6g,甘草10g,桂枝10g,当归10g,黄芪30g,红花10g。坏死处每日以聚维酮碘清创后煎水浸泡,每次30分钟,每日2次,两日1剂,浸泡后猪手1只煎汤淋洗溃疡面5分钟,外盖消毒干纱。1周后随访,疼痛较前减轻,溃疡面未再继续扩大,肉芽红活。继服上方30剂,外用15剂后,足趾疼痛明显减轻,频次减少,不影响睡眠,皮温尚可,溃疡面基本愈合。
按:本案患者年老体弱,气血运行功能不佳,每次均与冬季严寒季节发病或加重。寒主收引,寒性凝滞,更易引起血管痉挛,继而缺血坏死。久病多虚多瘀,故而溃疡面久不愈合,疮口紫暗,脓液清稀、肉芽苍白。内服八珍汤气血双补,为疾病的恢复奠定基础。外用方中二乌为君药,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温煦肢体。细辛解表散寒,温经止痛;红花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取象比类,引药至肢端;本方特点在于加入当归、黄芪,寓当归补血汤之意,益气养血活血,为溃疡面的生长给予养料。同时所用生黄芪有益气托毒之功,推陈出新,腐脱新生。本方画龙点睛之笔即为选用猪蹄汤汁淋洗,猪蹄汤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取象比类,以猪之蹄治人之足,能促进肉芽生长,皮损愈合,堪称中医的表皮生长因子。药食同源,甘草的加入更是增效减毒的佳品。
4红斑狼疮关节损害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易累及多脏器多系统,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受累部位。患者在活动期累及关节常有红肿热痛,但在疾病的慢性缓解期,患者常有关节冷痛,受寒尤甚的表现。
吴某,女,35岁,年1月10日初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0年,反复关节疼痛1年。关节不红不肿,自觉疼痛,未变形,受寒疼痛更剧,类风湿因子阴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关节损害,中医诊断为痹症,气阴不足证。内服方剂选用三黄固本汤加减老鹳草、松节、丹参、鸡血藤。外治温经通络止痛,方选二乌散加减:川乌10g,草乌10g,细辛6g,甘草10g,桂枝10g,红花10g,小茴香10g,威灵仙10g。布包盐炒热熨,1日3次,每次10分钟,3日1剂。1周后随访,疼痛较前减轻,继服上方6剂,外用2剂后,关节疼痛消失,目前未有复发。
按:本案患者为中青年女性,病程日久,久病多虚,关节失养,气虚寒凝,经络阻隔,不痛则痛。因隆冬季节,天气寒冷而疼痛加重。内服三黄固本汤益气养阴。外用方中二乌为君药,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温煦肢体。细辛解表散寒,温经止痛;红花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取象比类,引药至肢端;本方特点在于加入小茴增强散寒止痛之功,威灵仙增强祛风除湿,通利关节之功。且二乌、细辛均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本病的关节损害乃免疫损伤所致,甘草增效减毒,有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能减轻关节的炎性反应。以此推之,免疫性的关节损伤,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的关节损害,若患者关节疼痛,不红不肿,受寒尤甚,均可选用本方,每每奏效。推而广之,乃至妇女经行腹痛,受寒、吃生冷尤甚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久不愈者,也可选用此方布包盐炒热熨患处,温经通脉止痛。
5结语“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所异者法耳”。皮肤为五脏六腑之外候,但凡皮肤病应全身辨证与皮损局部辨证相结合,内外合治,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二乌散在以上诸类皮肤疾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了其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尤其沿用古人令其与甘草的配伍,更是增效减毒,相得益彰。研读经典古方,而不拘泥于古,结合单味中药及复方配伍的现代药理研究,古方新用,方能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1]苏恩平,川乌草乌配伍及煎法体会[J].陕西中医,,17(5):.
注:本文已发表在《四川中医》年第33卷第4期,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黄莺教授坐诊时间成医院
星期一全天、星期三上午、星期五上午、星期天全天
成都全医堂预约电话(可提前两周预约):
Tags: |
查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医院 |
查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治疗 |
查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医生 |
查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专家 |
查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方法 |
|
以上文章“黄莺教授古方新用二乌散外治皮肤病举隅”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
热点关键词
-
尚无数据
-
尚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