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大豆灰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大豆灰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1-16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关键词:豆灰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

咨询专家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大豆灰斑病

田间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茎、荚及种子。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子叶上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天旱时病情扩展缓慢,低温多雨时,病害扩展到生长点,病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褪绿小圆斑,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大小2-5mm,有的病斑呈椭圆或不规则形,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中间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发病重的病斑布满整个叶片,融合或致病叶干枯。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豆粒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病斑上霉层不明显。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比种子上的数量大,是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后长出幼苗的子叶即见病斑,温湿度条件适宜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但风雨传播距离较近,主要侵染四周邻近植株,形成发病中心,后通过发病中心再向全田扩展。气温15-30℃,有水滴或露水存在适于病菌侵入,气温25-28℃有两小时结露很易流行。气温15℃潜育期16天、20℃13天、25℃8天、28-30℃7天。分生孢子2天后侵染力下降26%,6天后失去生活力。生产上病害的流行与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如品种抗性不高,又有大量初侵染菌源,重茬或邻作、前作为大豆,前一季大豆发病普遍,花后降雨多,湿气滞留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很易大发生。

防控方案

1、选择抗病品种。避免重茬、迎茬,合理轮作,清除病残体,收获后及时翻耕,减少越冬菌量。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杂草,降低田间湿度。

2、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的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3、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可用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g/亩;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g/亩;25%丙环唑乳油40ml/亩+50%代森铵水剂倍液,间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在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再喷药1次,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

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山丹丹农庄

长按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大豆灰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以上文章“大豆灰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

网站构架

热点关键词

    尚无数据
    尚无数据

网站简介| 招聘服务|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全站专题:如何根治硬皮病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院网站上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看病依据,请遵医嘱接受治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