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ICU清醒患者长期应用呼吸机,撤机失败的原因,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使用慢性健康状况和急性生理功能评分II评分系统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并使用单因素x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tic回归对撤机失败的原因进行判定,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在50例患者中,6例撤机出现困难,4例因撤机失败而导致死亡。结论在进行撤机前应当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充分了解并适当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同时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把握好时机对患者进行撤机训练。关键词:ICU情绪患者;呼吸机;撤机失败;原因分析;护理措施;背景ICU清醒患者撤机存在困难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十分重要的护理问题之一,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未必是好事,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并且还提高了患者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还有部分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因而当患者的各项临床水平恢复至正常值时,应当把握时机进行撤机[1]。本次研究对50例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撤机失败的原因以及正确的护理干预进行了分析。0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年6月~年6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为20~76岁,平均年龄(58±7.9)岁;呼吸机使用时间为8~d。结果6例撤机出现困难,4例因撤机失败而导致死亡。1.2方法1.2.1直接撤机方法如患者肺功能情况较好,则可直接撤机,主要操作方式:将呼气末压和PSV水平逐渐降低,直到完全去除;与此同时降低氧分压的吸入,通常将FiO2降低至小于40%左右为最佳;将呼吸机撤除、人工气道拔除,辅助患者进行咳嗽和排痰。1.2.2间断撤机方法存在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接受可对其进行间断撤机,主要操作方式:分开撤机时间,每日撤机几个小时,之后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逐渐延长撤机时间,增加撤机次数,逐渐改成白天撤机、夜晚上机[2]。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通过单因素x2和多因素Logitic回归分析并判断撤机失败的原因,当差异为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02结果在50例患者中,6例撤机出现困难,4例因撤机失败而导致死亡。ICU患者能够撤机成功与患者的疾病情况、撤机时心理情况、认知情况、撤机方式以及撤机过程中的护理干预等情况有关。03撤机失败原因导致撤机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良情绪、呼吸肌衰弱、肺部感染未能及时得到控制以及撤机方式不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患者因焦虑和恐惧导致对呼吸机过分依赖,撤机后患者信心不足,进而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情况;3.2因长期卧床并缺少呼吸功能的训练,使得呼吸肌衰弱,进而引起撤机失败;3.3肺部因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而引起感染,并且抗感染治疗并未有效,导致撤机失败;3.4撤机的时机以及方式不对,病情观察不仔细,导致错过撤机最佳时机。04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让其了解长期使用呼吸机的弊端,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进而积极配合进行撤机;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增强患者自主呼吸的能力,进而降低对呼吸机的依赖。叮嘱患者尽量进行深呼吸训练每分钟10~15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两次;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对于撤机困难的患者来说,气道的好坏决定撤机是否成功[3]。气道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保障气道顺畅,避免感染的出现。加强护理人员无菌意识,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应该洗手,在为患者吸痰时应当带上一次性手套,并进行杀菌处理。保证患者室内通风情况良好,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选择正确的撤机方式与时机,过早或过晚撤机均会导致撤机失败,在进行试撤机时,应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将SpO2保持在93%~95%,并选择患者精神、情绪等状态较好并且医护人员均在的时间进行撤机。早期撤机应以PSV为主,SIMV为辅,后期则反过来;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在本次研究中撤机失败的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因而应当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的状况,如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应当通过鼻饲的方式为患者提供营养液,鼻饲时应当采用半卧位,有利于胃部气体的排出,帮助减少患者的涨腹感,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编者按语:呼吸肌肉衰弱可使患者呼吸机脱机时间延长2~7倍,拔管失败率增加。现国内已有相关设备如呼吸神经肌肉刺激仪,可以对呼吸肌肉进行精准物理治疗,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防止呼吸肌肉废用性萎缩,提高ICU患者撤机成功率。文章来源:[1]张玉沙.ICU清醒患者长期应用呼吸机撤机失败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6(53):.作者简介:张玉沙,医院推荐阅读1.最新进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2.学术前沿|ICU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超声评估研究3.Meta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对ICU患者肌力及临床的系统评价4.指南共识|慢阻肺临床康复循证实践指南5.专家共识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版权说明本文章来源于引用的文章,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