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硬皮病早期 >> 系统性硬化症

系统性硬化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29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关键词:统性硬化

咨询专家

临床和病理特征

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常见于30岁-50岁。而硬皮病肾病占系统性硬化症的60%-70%,主要见于弥漫性非局限性皮肤硬皮病。其表现为明显的高血压、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0%-20%可见硬皮病肾危象,表现为新发的恶性高血压和急性肾损伤。90%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而抗拓扑异构酶1(Scl-70)和抗-RNA聚合酶抗体(抗RNAP)与肾脏受累有关。硬皮病肾危象可能需要透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改善硬皮病肾危象患者的预后,但5年死亡率仍在30%-40%。

光镜:中到大动脉受影响,表现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其特征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纤维蛋白血栓形成,而血管壁无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内膜粘液样变、内皮细胞肿胀、壁内可见严重的破碎红细胞。继而,内膜增殖、“洋葱皮样”同心圆表现、管腔狭窄。肾小球通常表现为缺血性塌陷,也可见系膜溶解和纤维素血栓。慢性病变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双轨”(duplication)。肾小管可见急性损伤,慢性期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与血管损伤一致。

免疫荧光:可见IgG和C3非特异性沉积。肾小球和动脉壁也可见纤维素沉积,这与纤维素样坏死和急性血栓性微血管病有关。

电镜:内皮细胞肿胀、内疏松层增厚,慢性期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双轨、细胞插入。

病因/发病机制

硬皮病相关的内皮细胞损伤原因尚不确定,大约一半患者是由抗内皮细胞抗体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异常、血小板聚集,肾素升高、血压恶化。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栓性微血管病有类似的形态学改变,如恶性高血压、药物、补体调节异常、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US/TTP)、移植排斥反应等。硬皮病主要影响小叶间动脉,这与HUS/TTP主要影响肾小球不同。恶性高血压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可能与硬皮病表现相似,但可能常与动脉性肾硬化有关。病史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血栓性微血管病病因的鉴别。

诊断要点

纤维素样坏死伴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以小叶间动脉为主

慢性期可见小叶间动脉“洋葱皮样”同心圆改变、管腔狭窄

电镜可见内皮细胞损伤

1

Figure1.硬皮病,小叶间动脉纤维素样坏死、肾小球缺血改变,部分小叶间动脉未受累(银染)。允许转载于AJKD34(2):e4.

2

Figure2.硬皮病,动脉组织早期“洋葱皮样”变,由内膜分层和粘液样变以及肿胀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皱缩(银染)。允许转载于AJKD34(2):e4.

3

Figure3.硬皮病,动脉早期变化,内皮细胞肿胀和内膜下粘液样变、破碎红细胞(银染)。允许转载于AJKD34(2):e4.

4

Figure4.硬皮病,慢性期动脉内膜损伤、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片层状“洋葱皮样”改变(PAS)。允许转载于AJKD34(2):e4.

5

Figure5.硬皮病,肾小球基底膜皱缩,内疏松层增厚。这是内皮细胞损伤和缺血的证据(电镜)。允许转载于AJKD34(2):e4.

参考文献AmJKidneyDis.;67(4):e19-e20

编辑屈凯审核程小红

编译于小勇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专家告诉你呲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怎样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系统性硬化症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以上文章“系统性硬化症”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

网站构架

网站简介| 招聘服务|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全站专题:如何根治硬皮病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院网站上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看病依据,请遵医嘱接受治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