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硬皮病早期 >> 梁栋富主任治疗硬皮病医案一则
梁栋富主任治疗硬皮病医案一则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6
![]() |
![]() |
关键词:栋富主任治疗硬皮病医案一

梁栋富主任治疗硬皮病医案一则
陈明芳
姓名:林XX性别:女年龄:9岁
初诊时间:年3月24日
主诉:右下肢皮肤变硬3年余
病史:患者3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皮肤变硬,偶伴皮肤瘙痒,医院,诊断为“硬皮病”,予“甲氨蝶呤10mgqw;叶酸5mgqw”治疗,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减轻或加重,求诊于我院针灸科,辰下:右下肢皮肤变硬,光滑,紧贴腿骨,不易捏起,毛孔消失,局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舌红苔白,脉细,纳寐可,二便调。
查体:神清,形体偏瘦,右下肢皮肤变硬,范围自血海至太冲,色呈暗褐色,硬皮处汗毛脱落,无汗,表面干燥蜡样光滑,紧贴腿骨,触及皮革样硬度,不易捏起,四肢关节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肌张力大致正常,病理征(-)
辅助检查:(.03.27)右下肢皮肤活检病理示:“右小腿皮肤”皮下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局灶淋巴结细胞浸润,符合皮肤硬皮病改变
中医诊断:皮痹(脾肾阳虚)
西医诊断:硬皮病
治疗:
治则:取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和十二皮部为主,以补肾健脾,温精通阳,活血通络
处方:采用针灸、电针、艾灸、梅花针叩刺治疗,每周3次
1、针刺:在皮损周围施针围刺,从病变部位血海穴起,沿硬皮部外缘,朝太冲方向依次进针,针尖朝向病灶中心,加大椎、至阳、肾俞、命门、足三里
2、艾灸:灸至皮肤潮红
3、梅花针:起针后,于皮损周围叩刺,由内到外3遍,再叩刺督脉经及两侧膀胱经各3遍,皮肤潮红为度
4、中药:
熟地黄10g山药12g山茱萸10g
泽泻10g茯苓10g丹参15g
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
赤芍10g枸杞子10g甘草6g
5、经针灸治疗四十余次后,兼服中药,右下肢皮肤由硬转为松软,肌肉渐厚,毛孔出现,部分皮损区色素沉着处逐渐退到接近正常颜色,未见病情进一步发展。
按语:硬皮病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的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生萎缩痿特点的疾病。可分为局限性及系统性硬皮病,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用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硬皮病在祖国医学无相应的病名,从临床发病特点看,当属中医“皮痹”范畴。《黄帝内经·素问》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即人感此三邪乃发痹症,又云“以秋遇此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人于脉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由此可见,外感风寒湿邪分时分部位发为不同的痹症,“脉痹”、“肺痹”、“脾痹”、“肠痹”等多种疾病。
本病的发病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正气亏损为根本内因,外感邪毒为致病要素,内外之邪痹阻经络,侵入脏腑或闭塞肌腠,导致脏腑脉络不通不荣而发病,故梁主任认为治疗当采用补肾健脾,温经通阳,活血通络之法,针刺大椎、肾俞、命门、至阳旨在培元补肾,配足三里、血海调和气血。并结合局部皮肤病变围刺,防毒邪外散,共同达到振奋全身气机,疏通督任,调节脏腑和迫邪外出的功效,从而使气血运行,经络通畅,毒去新生。
文字:陈明芳
排版:叶礼捷
指导老师:梁栋富
赞赏
|
以上文章“梁栋富主任治疗硬皮病医案一则”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