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硬皮病表现 >> 17年前,中国人是怎样战胜非典的
17年前,中国人是怎样战胜非典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3-22
![]() |
![]() |
关键词:7年前,中国人是怎样战胜非典

高烧近40度、咳嗽到几乎无法说话、呼吸困难、肺部出现感染。
年12月15日,36岁的黄杏初,医院紧急送到医院的急诊室。接诊的医生叶钧强,对他的病情作出上述诊断记录。
黄杏初在深圳一家酒楼工作,10天前,他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浑身没有力气。他以为自己得了感冒,睡一觉就好了。
但奇怪的是,他吃了几天感冒药,医院输了液,病情却没有丝毫好转,甚至逐渐恶化。
医院急诊室时,平时身强体壮的他,只能在家人的搀扶下勉强走动。
退烧药、抗生素……叶钧强用多种手段治疗之后,黄杏初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更为奇怪的是,叶钧强一直无法查出黄杏初的病原。
为了不耽误病人的治疗,叶钧强建议将医院。
医院呼吸内科的主任黄文杰博士回忆:送来时,黄杏初已经呼吸衰竭,X光显示肺部大片感染,出现“白肺”,生命岌岌可危。
黄杏初(左一)叶钧强将黄杏初送往广州后,连夜返回河源,到家时已经凌晨3点。
没睡几个小时,他随即起床上班。正值广东流感季,医院内大量病人需要他治疗。
早上上班不久,他又发现一位与黄杏初相同症状的患者。经过交流后,这位郭姓患者并不认识黄杏初,也没有接触史。
年轻的叶钧强觉得奇怪,向他的同事、呼吸科年过花甲的谢教授请教,对方表示也不清楚。
当晚,谢教授返回家中后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一位同学取得联系,随后决定将病人送往广州。
叶钧强二次赴广州回来后,叶钧强发现自己也开始出现全身无力、高烧、咳嗽的症状。
连同和他一起患病的,还有最初接触过黄杏初的11名医护人员。河源市紧急将情况上报给广东省卫生厅。
随后,卫生厅派出包括黄文杰在内的5位传染病专家前往河源。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他们并未发现什么异常。
不知道发病原因、没有采到病原体、得到的唯一结论为:这可能是一种病毒性肺炎,具有传染性。
而那时,医院没有再出现新增病例,“大家以为这个事情就过去了”。
黄文杰没有过去的,是来自当地民间的传言。而且这种传言随着医护人员患病愈演愈烈。
流传最凶的说法是:河源发生一种怪病,潜伏期很短,一天发病,无药可治。一旦患病,很快就会呼吸衰竭而死。
同时,“怪病”传染性极强,与病人打个照面、同乘一辆公交车都会患病。
流言的疯传,致使河源市人民开始在药店排起长队,抢购罗红霉素、抗病毒类药物。
甚至就连寻常的醋和板蓝根冲剂,因为传言能够抑制病毒,都要托人情才能买到。
还有盐,传言它可以抵抗疾病,两天的时间,盐的销量足足提高了25倍。
非典时期抢盐的人们到了年年初,疫情的消息不断传出,“怪病”在民间越传越凶,疾病的蔓延也越来越快。
河源之外的广州、顺德、江门、中山等城市,相继出现“怪病”患者,其中62.9%找不到直接传染源。
截至年1月20日,疫情最重的中山市,确诊了28例相同病情的患者。
第二天,省卫生厅组织多位专家再次前往调研。
1月2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正在中山市出差,听到情况后,他立即参加了专家组的会诊调查。
随后1月22日,汇集多方意见,他和相关工作人员很快完成《省专家组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
这是中国第一份关于“怪病”诊断、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的文件。在这份文件里,专家正式提出“非典型肺炎”这个名称。
黄杏初为中国上报的第一例非典患者。
钟南山在一线治疗非典病人此时,距离春节,仅有不到10天。
春节,中国最大的节日,全世界最大的人口季节性流动狂潮。而广东又是这一狂潮最大的参与者之一。
成百上千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春节前离开广东,并在年后返回广东,如同北雁南归。
因此伴随着一个个归乡游子上路的,不仅是沉重的行李,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典”病毒。
年的那个春节,也就成了病毒疯狂的“蔓延之旅”。
当春运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时,医院里,护士和医生也乱作一团。
年2月15日,医院护士长张积慧正在商场给年仅8岁的儿子买衣服,突然接到通知,医院,筹备“非典病区”。
当天是星期六,而上级通知,下周一就会有大批患者入住。
非典病区的选址,是医院一座原本打算废弃的旧楼。病人入住前,医护人员要完成大到病床、呼吸机,小到一个针头、一瓶药的搬运。并且病房都要全部清洁完成。
而时间仅剩36个小时。
几乎36个小时不眠不休,他们在周一清晨,完成了这项任务。等到病人开始陆续入住时,领导在楼下喊护士运送病人,但十几个护士一直没有走出大楼。
张积慧很着急,她气冲冲地走上楼,发现十几个护士全部累到在地,无法站立。
更令她们绝望的是,当病人最终完成入住之后,经过问询,他们发现,近百名患者全部为中山市医务人员。
据病人介绍,其中最为严重的广东省中山市中山三院,一个病区的几乎所有医护人员全部倒下。
张积慧即便广东省的疫情已经严峻到此,但可惜的是,当时城市和城市之间、省份和省份之间的疫情通报机制,并没有公开。
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非典可乘之机。
年春节刚过,一位27岁的山西女商人,即将前往广东多地出差。临出发前,她隐约听说广东“怪病”的传闻。
她打电话给广东同行询问,对方却满怀信心地告诉她:“都是谣言,不要相信。”随后她欣然前往。
但2月22日,在深圳开往广州的列车上,她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浑身发冷。23日回到山西后,她的体温已经高达38.8摄氏度。
随后她来到北京医院就诊,成为北京市第一例上报非典患者。
接诊她的大夫,是当时北京医院的年轻医师佘丹阳。据他介绍,病人主动向他讲述自己曾经去过广州,会不会得了传说中的广州肺炎。
佘丹阳询问对方,在山西治病期间吃过什么药后,浑身打了一个寒颤。
“都是好药,最先进的抗生素,但为何治疗这么长时间,几乎毫无效果?”他在心里暗暗发问。
随后几天,患者的父亲和母亲也被送到北京医院,三者症状完全相同。不久之后医院多名医护人员感染。
北京医院2月21日,广州退休教授刘剑伦出席香港亲属婚礼,将非典传染给与他同行的7名旅客,随后造成后来香港非典的大爆发。
最终香港非典患病人数多达例,死亡人。刘剑伦也因为非典在3月4日不治去世。
年2月下旬,一名常驻上海的美国商人在途经香港到达越南河内后确认感染非典。医院的多名医疗人员患病。
非典蔓延到东南亚多国。
时间悄无声息地来到当年3月份,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各地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非典病人。
越是人口流动多的城市,越是非典攻击的重点。
但遗憾的是,一直到这时,人们仍未搞清楚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
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它的传染方式是什么?治疗方式是什么?人们一无所知。
而非典也利用这种未知,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快速传播。
非典时期的香港甚至当年3月,病人是否身患非典,仍没有试剂盒。所有的标准仅限于:发烧、白细胞低、肺部有片状白色阴影、附有喘咳的症状、抗生素无效。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准为:是否接触过非典病人。
这一粗糙的标准,在当时存在相当大的漏洞。
在北京,一位60岁左右的老太太,医院就诊。她的症状基本符合非典判断标准。但她却一口否认,自己有接触非典病人史。
因为没有确诊非典,这位老太太始终没有引起医生的
|
以上文章“17年前,中国人是怎样战胜非典的”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