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7-8
![]() |
![]() |

本文原载于《中华麻醉学杂志》年第8期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1],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时不管是开胸或是胸腔镜的麻醉过程中均需要进行单肺通气(OLV),可有效预防非通气侧肺的血液或分泌物进入通气侧肺,能够保证肺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气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患侧的癌症病灶不会发生扩散或引发双肺的交叉感染,同时OLV可使得在手术过程中的视野开阔,操作空间较大,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2]。但是由于OLV是一种非生理性的通气模式,在这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病理生理变化,诱发肺部感染,另外单肺通气时由于大量氧化因子的释放,会造成氧化应激反应,而过强氧化应激反应可导致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和呼吸衰竭等危害,进一步加重患者肺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3,4]。丙泊酚和七氟醚是临床常用麻醉药物,均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拟比较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80例,年龄44~53岁,体重52~83kg,ASA分级Ⅰ或Ⅱ级,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术前未进行免疫或化学治疗;无免疫或内分泌系统合并症;术前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预计手术时间不超过3h,术中未输血、生理盐水、林格液和胶体液等。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n=40):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乳剂、顺阿曲库铵,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丙泊酚组患者静脉输注4~10mg·kg-1·h-1丙泊酚(批号:,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七氟醚组吸入1%~3%七氟醚(批号:,江苏恒瑞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调节丙泊酚和七氟醚剂量,维持BIS值40~60。双肺通气时VT8ml/kg,I∶E=1.0∶1.5,通气频率14次/min,FiO%,在手术进行至胸膜时进行OLV,VT6ml/kg,I∶E=1∶1.5,通气频率14次/min,OLV时不调整通气参数,维持气道峰压30cmH2O(1cmH2O=0.kPa),PETCO~45mmHg(1mmHg=0.kPa)。手术结束后停用所有药物,有反应时给予新斯的明和氟马西尼注射液,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于术后24h时测定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最高呼气流速。于单肺通气后60min采集患者肘正中静脉血,并分别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SOD、MAD和CAT水平。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含NOX2和NOX4亚基的NADPH氧化酶、SP-D和CC16的表达。细胞总蛋白从分离后的血清标本中提取,提取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并采用BCA法检测蛋白浓度,以等量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半干法转膜,5%脱脂奶粉封闭,加入一抗(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孵育4h,漂洗3次后与二抗(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室温孵育2h,显色定影成像,以目的蛋白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条带灰度值的比值反映目的蛋白的表达。
双腔管插管或定位困难,术中应用皮质激素、抑肽酶或细胞膜稳定药物,失血量超过ml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重、单肺通气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1],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时不管是开胸或是胸腔镜的麻醉过程中均需要进行单肺通气(OLV),可有效预防非通气侧肺的血液或分泌物进入通气侧肺,能够保证肺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气道始终处于通畅状态,患侧的癌症病灶不会发生扩散或引发双肺的交叉感染,同时OLV可使得在手术过程中的视野开阔,操作空间较大,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2]。但是由于OLV是一种非生理性的通气模式,在这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病理生理变化,诱发肺部感染,另外单肺通气时由于大量氧化因子的释放,会造成氧化应激反应,而过强氧化应激反应可导致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和呼吸衰竭等危害,进一步加重患者肺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3,4]。丙泊酚和七氟醚是临床常用麻醉药物,均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拟比较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80例,年龄44~53岁,体重52~83kg,ASA分级Ⅰ或Ⅱ级,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术前未进行免疫或化学治疗;无免疫或内分泌系统合并症;术前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预计手术时间不超过3h,术中未输血、生理盐水、林格液和胶体液等。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n=40):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乳剂、顺阿曲库铵,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连接麻醉机。丙泊酚组患者静脉输注4~10mg·kg-1·h-1丙泊酚(批号:,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七氟醚组吸入1%~3%七氟醚(批号:,江苏恒瑞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调节丙泊酚和七氟醚剂量,维持BIS值40~60。双肺通气时VT8ml/kg,I∶E=1.0∶1.5,通气频率14次/min,FiO%,在手术进行至胸膜时进行OLV,VT6ml/kg,I∶E=1∶1.5,通气频率14次/min,OLV时不调整通气参数,维持气道峰压30cmH2O(1cmH2O=0.kPa),PETCO~45mmHg(1mmHg=0.kPa)。手术结束后停用所有药物,有反应时给予新斯的明和氟马西尼注射液,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于术后24h时测定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最高呼气流速。于单肺通气后60min采集患者肘正中静脉血,并分别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SOD、MAD和CAT水平。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含NOX2和NOX4亚基的NADPH氧化酶、SP-D和CC16的表达。细胞总蛋白从分离后的血清标本中提取,提取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并采用BCA法检测蛋白浓度,以等量总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和半干法转膜,5%脱脂奶粉封闭,加入一抗(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孵育4h,漂洗3次后与二抗(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室温孵育2h,显色定影成像,以目的蛋白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条带灰度值的比值反映目的蛋白的表达。
双腔管插管或定位困难,术中应用皮质激素、抑肽酶或细胞膜稳定药物,失血量超过ml的患者排除本研究。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重、单肺通气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七氟醚组比较,丙泊酚组患者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最高呼气流速升高(P0.05),见表2。
与七氟醚组比较,丙泊酚组患者血浆SOD和CAT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P0.05),见表3。
与七氟醚组比较,丙泊酚组患者血清含NOX2和NOX4亚基的NADPH氧化酶表达下调(P0.05),见表4。
与七氟醚组比较,丙泊酚组患者血清CC16表达上调,SP-D表达下调(P0.05),见表5。
讨论
单肺通气是一种非生理性的通气方法[5],可能导致肺泡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产生过度牵拉的效果,从而诱导细胞分泌炎性因子,产生严重的炎性反应[6]。肺组织的过度膨胀还可导致机体产生更为严重的氧化应激反应,且该种应激反应程度与单肺通气的时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7]。另外,氧化应激反应不仅是导致患者发生众多病理生理过程的功能诱因,同时也是引发肺损伤的诱因之一[8]。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抑制单肺通气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很有必要。可通过麻醉干预的方法来减轻肺损伤[9]。丙泊酚和七氟醚为临床常用麻醉药物,本研究维持BIS值40~60的情况下比较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丙泊酚组患者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以及最高呼气流速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提示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保护效果优于七氟醚。研究表明,肺功能改善情况与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关系密切[10]。本研究结果表明,丙泊酚组患者SOD和CAT水平明显高于七氟醚组,MDA水平低于七氟醚组,NOX2和NOX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七氟醚组,提示与七氟醚比较,丙泊酚更能有效改善单肺通气患者的肺功能,原因可能与丙泊酚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性调控蛋白NADPH氧化酶的表达,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11]有关。
SP-D和CC-16都是参与肺功能调控的关键蛋白,在体内也参与了肺组织的病理损伤过程[12]。慢阻肺大鼠在形成过程中气道上皮CC1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在肺组织的表达[13],推测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C16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14]。血清CC16的表达水平差异可为肺挫伤的早期诊断提供生物学指标[15]。本研究中丙泊酚组患者SP-D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七氟醚组,CC1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七氟醚组,提示肺功能改善效果的差异可能还与SP-D和CC16的表达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保护效果优于七氟醚,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程度不同有关。
参 考 文 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Tags: |
查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医院 |
查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治疗 |
查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医生 |
查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专家 |
查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方法 |
|
以上文章“丙泊酚和七氟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
热点关键词
-
尚无数据
-
尚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