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硬皮病表现 >> 人体哲理及就医之道
人体哲理及就医之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6-22
![]() |
![]() |
关键词:体哲理及就医之

人体哲理,分子生物学上讲等位基因。厘清它的思想脉络,可以帮助你调整养生保健和就医之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讨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甚至不是更基础的生物学,而是就它下面最基本的问题,比这些基础更基础的方面展开一个探讨。因此我们把它叫人体哲理。
而且,既往的医学以及生物学,都是站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达尔文学说构成当代现代生物科学的开山。所以整个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最基础都是达尔文学说。依据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观念,它的顺延结论必定是人体乃是生物系统中最高级、最优势、最强健、最平衡的有机体,这是必然结论,所以你跟着过去的医学课,人体课,生物课,一定得出的是这个结论。可是,人体恰恰是整个生物有机体中最复杂、最劣势、最脆弱、最失衡的至弱生命载体。
这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看待达尔文学说,如何理解生物学基础,以及如何重整万物演化的规律,这些哲学思路得把这个搞明白,我们才能重新判断建立在达尔文学说基础上的生物学观念和过去的人体观念。
关于达尔文学说,现在的报纸、杂志、电视台通常有很多反驳达尔文学说的噱头。比如说人体不是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说人是天外来客,有的说这个人类的进化在进化史上是有断环的,达尔文学说得不到证明,从而从根本上否定达尔文学说。
从科学表观层面上讲,达尔文学说是完全成立的。要知道达尔文学说,中间发生个别断环比如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古生物学和考古学上不能把所有的环节联系。这一个现象在生物学上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化石本身的形成是有诸多条件的,中间出现不能求证的断环也是很合理的。
达尔文学说出现以后,反达尔文学说是社会主流。但是随后19世纪德国出现一个著名的组织胚胎学家,此人名字叫海克尔,他专门研究生物胚胎学,结果发现人类胚胎发育的过程,就是整个生物种系演化、系统演化的快速而简洁的重演。比如受精卵就是一颗38亿年前的单细胞。到早年最早的多胞简单共合体,然后出现鱼的胚胎,在人的胚胎早期,胚胎是有腮的。再后来出现兔子牛马这样的哺乳动物的胚胎,再后来胚胎形态像一个猴子,再后来才是人体。
也就是说海克尔发现的胚胎重演率,再度证明人类的发生是一个生物系统演化的产物。到上个世纪中叶,分子生物学出现,也就是基因学说出现。这个时候人们考察整个生物史上的基因排列关系,可以明确地看到生物进化过程,在基因系统上的点滴逐步表达,精确程度几乎可以拿数学计算。
比如人体基因和单细胞基因的同型率达到40%左右,和水生生物,比如和鱼之类的基因同型率达到50%左右,和两栖爬行动物同型率达60%左右,和脊椎动物达到70%左右,和哺乳动物达到80%左右,和猿类灵长目动物达到90%以上,我们和黑猩猩的基因同型率达到97%以上。这个基因本身演化的过程也再度描述了进化论成立的这么一个线索。
看待世界有两种基本眼光,一种叫还原论,一种叫突现论,或者也叫涌现论。
什么叫突现论或涌现论。比如你翻开《圣经旧约》第一章,《创世纪》,说上帝六天创造世界,这是典型的突现论。
什么是还原论呢?就是追究事物的本原。比如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典型的还原论。比如古希腊第一圣哲泰勒斯,讲水为万物之原,他完全说错了。可为什么他是西方哲学第一开山者,是因为他的思想中暗含着万物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是典型的还原论。我们今天的宇宙论建立在爱因斯坦学说的宇宙论,说宇宙由亿年前,从奇点逐步进行演化而来,这是还原论。比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切高等生物都是从38亿年前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这是还原论。我们会发现但凡有深刻哲思和科学思维者,全是还原论。
举个例子,达尔文以前有一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动物分类学家,叫居维叶。他是信神的,他是一个突现论者。其实在他的研究中,他就已经发现物种是进化变化的,他甚至发现了间变物种,也就是在两个固定物种中间出现一个过渡性物种,他连这个都发现了。但是由于他抱持着突现论的观念,因此他就认为生物之所以出现过度型,出现间变物种,是因为地球上不断发生灾变,于是上帝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造物,而上帝造物的时候会把他以前缔造生命的某些细节忘记,叫上帝失忆症。于是造出来的后来的物种就跟前面的物种有了一些差别。这当然我们今天看来是很荒唐的说法,但这是典型突现论处理还原论问题时候的拙劣的办法。
所以当我的学说表现为一种追究终极的还原论思绪的时候,你不能因为还原论本身在有些方面会展现出非常严重的弊端和缺陷,就认为还原论一无可取。
下面来讲化论思想。人类早年达尔文学说,以前人们在西方就认为物种是上帝一次摆定的,即使居维叶也不过是上帝多次灾变摆定的。在中国,盘古开天地,从那以后,万物的发生、生命的发生也都是一次成型的。人们从来没有想到,我们人类这种万物之灵居然是从最原始的低等动物逐步进化而来的。
但是,进化论思想不是在达尔文这儿骤然发生的,它是有一个漫长的思想本身的延展过程。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开始进入农牧业文明,人类开始豢养动物。这个时候很多的农夫,很多的游牧者,他们就已经发现动物跟人类有十分相似的一些形状表达,比如给动物配种,你会发现动物交配的方式和人类交配的方式有非常相似的这个行为过程。因此人类在非常远古的时候,就已经想象到人类跟动物是一回事,这在中国文化中是有表达的。
举例,中国远古时代把所有动物,包括人类都叫虫,比如昆虫,“昆“这个字的意思是许多的意思,比如长虫就指蛇,比如把老虎叫大虫,古人把人叫人虫,可见中国古人在远古时代就认为人和动物是一码事,是一个来源,都是虫,肉囔囔的虫。
在西方,早在中世纪,就有人从一个细节上说人是爬行动物。他说你看人走路,他迈出左脚,一定把右臂挥向前方,迈出右脚,一定把左臂挥向前方,他绝不可能左右臂同时动,那是一个很笨拙的走路姿势。然后你反过来观察动物,动物的前肢,如果跨出的是右肢,它同时后面跟上的一定是左肢。这个走路的样子,完全跟人从四足爬行直立起来,挥动臂膀的关系一致。所以西方在中世纪的时候就有人说,人类是爬行动物站起来了,就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已经有这样的观念发生。
到达尔文之前,出现了一系列进化论的迹象和学说。
拉马克,年发表了他的著名著作《动物哲学》。拉马克明确提出进化论。他的进化论是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的,第一叫用进废退。第二叫获得性遗传。他说生物进化是因为一个器官,你用它,它就会进化。你不用它,它就会废掉。这个在表面上看是非常成立的。比如你每天锻炼拉双杠,你的肱二头肌就会爆炸,就会增大。你如果整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你的所有肌肉就会萎缩,这在表观上看用进废退是十分成立的。他于是提出万物的进化、生物的演化是由于生物后天努力造成的,这叫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本人举例了子,拉马克本人讲,他说长颈鹿实际上就是普通那个短脖子鹿进化而来。他说所有的鹿抢食下面的低处的草和树叶,等把这些草和树叶吃完,所有鹿就拼命地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这个努力的过程把它们的脖子越拉越长,因为用进废退。这就是著名的长颈鹿的脖子这个故事的来源。
拉马克的学说为什么没有成为进化论的科学章本?因为这个学说出了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后来的学者研究发现,我们的后天努力并不能遗传给后代,用进废退只是在你原有生理素质上的表层表达,不会因为你整天锻炼你的肱二头肌很大,你生下的孩子肱二头肌就大。你生下的孩子不锻炼肱二头肌跟普通人是一样的。你父亲是数学家,你绝不可能生下来就是数学家。后天的努力,在事实上找不见它能够遗传的证据。所以拉马克的学说最终不能成立,在学术上有严重漏洞。
年拉马克发表著作,年达尔文发表他的《物种起源》,也就是拉马克比达尔文早50年,学说引起重大争议,最终没有成立,进化论又走入低潮。
在此期间出现一个地质学家叫赖尔,他是达尔文的朋友,他曾经在古地质考察上发现地质方面的演化也是有演化关系的。而且在地质各个地层中古生物的演化,表达出各种进化的特征。赖尔的这项研究给达尔文极大启示。
我们再看达尔文,达尔文发表他的《物种起源》前两年,有一个叫华莱士的人,他曾在全世界考察生物博物学家,提出跟达尔文完全相同的进化论学说,核心理论叫自然选择。他写成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这个时候已经研究进化论20年,做人工选择实验数十年,突然见到华莱士的论文,达尔文大吃一惊,观点跟他完全一样,表述都一样。达尔文非常灰心,认为他一生之辛劳付诸东流。
达尔文这个学者是一个很诚信的人。他没有把这个论文压住,而是把这个论文交给一个当时的权威杂志。这个时候他的朋友也是这些杂志的编辑,比如赖尔,比如虎克,说你已经研究了几十年,得出跟他完全相同的结论,你也写一篇同样的论文,我们把这两篇论文同时发表。然后达尔文后面又用两年时间,把他研究20年的更详细的证据和推导方式,写成《物种起源》。
讲这些是想说明进化论思想不是骤然发生的,它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逐步延展而来的,是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必然导出的。
我们下面看一下达尔文。
达尔文这个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医生,所以最初他上大学的时候,他父亲要求他学医,他上医学,他没兴致,很快退学,于是他父亲又建议他学神学,因为当年在欧洲最高等级是僧侣,因此是学神学的人社会地位很高,达尔文也毫无兴趣。他在学神学期间,他特别喜欢博物学,结果被当时他所在大学的一个教授所欣赏。
达尔文一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件,就是他参与贝格尔军舰环球考察这件事情。
关于贝格尔舰进行环球军事考察,为什么要同时带上一个博物学家和科学家参与环球考察?因为英国是一个海洋殖民大国,所以它的军舰要对全球海洋做水文调查。军舰走的时候就希望能派一个博物学家或者科学家捎带着进行科学考察。达尔文被选中,当然其中有一些很特殊的细节,我们现在说不清楚,有一些历史资料显示,当年船长是有文化的人,所有的水手是目不识丁的人,船上一般要跟随一个医生,但是随船医生通常就是枯燥的海洋生活见长的对谈者。舰长不至于太无聊,要找一个能跟他说话的人。
达尔文由于在博物学上有一定的兴趣,而且那个时候找一个博物学家到这个军舰上去,国家不给开工资,你白玩,然后你还得受好几年的海上颠簸,所以一般科学家学者都是不愿意参与的。达尔文作为一个年轻人又有这个兴致,家里又算比较有钱,于是达尔文就去了,也不是说达尔文很突出被遴选上,而是达尔文去干了一个别人不愿意干的活。达尔文随贝格尔舰环球考察五年,走到全世界各地,他发现出现间变物种。
间变这个词,就是如果万物一开始就被搞定,如果上帝创造万物,一开始就是分类清楚,那么就不会出现两个物种中间的那个过渡性物种,这个中间变态物种,我们把它叫间变物种。比如癌症,癌细胞也叫间变细胞。这个间变物种的出现让达尔文非常吃惊,这使得这个实际的考察颠覆了突现论、神创论在生物学上的统治地位,挑动了达尔文的疑思。
学界讨论比较多的就是达尔文到加拉帕戈斯群岛,这是南太平洋一个群岛系统,有几十个小岛构成的一个群岛,没有人烟。达尔文到那个群岛上考察,他发现那个岛上有一种雀叫地雀。同样一种鸟,在不同相隔距离非常之近,几百米或者几公里或者几十公里的小岛之间,不同小岛上地雀的喙也就是鸟嘴,形状居然是不一样的。是因为各个小岛上鸟的食物来源,比如吃昆虫,比如吃种子,比如衔小鱼,由于它们的食料来源不同,它们的喙形就发生变异。这个奇怪的现象让达尔文意识到,所谓物种的种类定型,是一个自然适应性的产物。
达尔文带着这个疑思返回英国,达尔文不在主流学界,达尔文是个典型的自由学者,达尔文回到他的庄园,然后他就开始做了长达20年时间的研究和实验。
翻开达尔文《物种起源》第一页,它的第一篇名字叫《人工选择》。请大家注意达尔文学说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什么叫人工选择?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金鱼,它是人类文明以后短短几千年时间形成的。
物种进化,形成新物种,通常要上百万以上百万年以上。如果自然能够选择我们怎样重复和实验自然选择,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人工选择,而人工选择的速度要比自然快得多。比如金鱼,它实际上是鲫鱼鲤鱼在天然状态下就有红色,于是人类就把它的红色的鱼雌鱼和雄鱼拿出来交配。交配的过程中,所有的鱼都已经成红色了,其中个别鱼眼泡变大了,于是他又把那个眼红色眼泡变大的雌雄鱼再交配,然后所有的鱼就又有红色,又有眼泡变大,然后在这个变大的过程中,他又发现有些一般鱼的尾鳍是这样长的,他又发现有些鱼尾鳍展开横向长,于是他再把这个鱼选出来交配,这个选择过程由于是人工进行极快,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观赏金鱼。这种观赏金鱼它的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命力极差,你可以想象你在自然状态下是非常难养活它的。
自然选择跟人工选择的相同点,就是它都是选择不同点。是跟自然适应,还是跟人的需求适应?达尔文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做人工选择实验,确证万物生物的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整个生物学从此确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但是达尔文学说里有三个严重问题。
第一,达尔文承认,变异是随机的。达尔文那个时候不懂基因,他不知道遗传物质是怎么回事,当时什么东西导致遗传和变异,这在生物学家是一片黑暗,争论非常复杂。有人认为遗传是液态混合,有人认为遗传现象是粒子混合。
比如,父母个子都高,生下来孩子个子基本上都高,父母个子都矮,生下来孩子基本上都是小个子。父母一高一低,如果生孩子量很大,比如生十个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身高是由高到低,各种形态都存在的。于是人们就认为最初的遗传物质有可能是液态的,因此才能会造成这种混合。但是又发现比如父亲是色盲,母亲不是色盲,剩下的孩子有的孩子是色盲,有的孩子不是色盲。就是说父母的性状在孩子身上是分离发生的,这又显得遗传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的。
也就是说遗传究竟是怎么回事?当时生物学家是说不清楚的,达尔文也搞不清楚。真正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的人是孟德尔。而且孟德尔把他的研究论文,包括数学计算全部结论非常清楚,寄给了达尔文,达尔文居然没有回信,也居然没有反应。当然有可能原因是当时达尔文著作发表以后,全世界骂达尔文的声音淹没了达尔文,达尔文整天收到成百上千封都是骂他的信,所以见信都不敢拆封造成的。
达尔文当年他虽然不知道遗传物质是什么,但是他发现遗传和变异,尤其是变异是随机的。所谓随机,就是任何一个变异,今天我们把变异叫基因突变,这个基因突变是在各个方向上发生的,不是定向的,但是演化却是定向的。
达尔文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达尔文在他的书里一再讲,变异是随机的。但他没有回答,为什么演化整个大尺度的进程却是定向的?我们只看到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进化,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高等生物向低等生物进化,我们只见过猴子变人,我们从来没见过人变猴子。因此这个问题达尔文没有回答。
第二,达尔文的学说里暗含着“最适者生存”这个思绪。
这个词“最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的原文。按照这个说法,越高级的物种就被达尔文确定为越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当然是这样。所以按达尔文学说,像我们人类作为最高级的进化产物,当然就是最具有生存优势的生物,我们今天所有人都是这种看法。因此我们被称为万物之灵,我们主宰万物,所有万物都被我们鄙视,所有其他生物都被我们叫野兽叫牲口。可是奇怪的是,如果你在大尺度上考察,你会发现所谓适应性越强越高级的物种,它的灭绝速度却反而越快。
单细胞生物存在三十八亿年从来没有灭绝过,中等生物恐龙爬行卵生动物,结果存在了1亿万年,灭绝了,哺乳动物总类只存在万年到万年,人类出现以前99%以上早已灭绝!人类我们今天才存在直立人万年,智人才不过20万年。我们会发现越高级的物种灭绝速度越快,这跟适者生存优势物种的说法完全相反。这是达尔文学说的又一个重大破绽。达尔文是专门讨论过生物绝灭现象的,但是他没有做系统考察,这是达尔文学说的第二大缺陷。
第三,达尔文讲自然选择只是讲生物进化的外部动力和外部力量。生物为什么会不断地变异?为什么基因会不断地突变?而突变随机化又为什么不断朝一个固定方向进化?也就是说越来越衰变,灭绝速度越来越快,结构越来越复杂,体系越来越脆弱,它为什么朝这个方向进化?它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它的底层动力是什么?达尔文也没有考察。于是达尔文学说就表现出三个方面的重大缺失和偏失。
下面讨论一些细节,生物进化的畸变与衰变进程。如果不按照达尔文的那个思绪“最适者生存”,如果不得出达尔文式的结论,人体是最高级最强健、最平衡、最具有生存优势的有机体。我们反过来看,万物都是在衰变的,存在度都是一路在下降的。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方式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整个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衰变和畸变的过程。
比如,为什么38亿年前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迄今是地球上生物质量最大,生存能力最强的物种,38亿年从来没有灭绝过,是因为它是最强健、最完美、畸变程度和衰变程度最低的物种。我们知道单细胞生物,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叫原核生物,以后发展叫真核生物,真核细胞最原始的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融汇多细胞生物开始,高级物种逐步展开。
一个单细胞,它是一个非常完满的生命,它的细胞膜上布满受体,细胞膜实际上既是信息通透膜,又是物质能量交换膜。由于细胞表面积极高——大家知道任何一个物体体积越小,表面积值就越大。比如你把一块煤它的表面积值在它这一块煤的体积上,如果设定为一,你把这个煤打成粉末,每一个煤的粉末的表面积值就会大大增加。这一块煤的整个表面积值就会成万倍成亿倍增加,以至于你把煤的粉末堆积到一定量,仅是空气中的热量就能使它自燃——单细胞由于体积极小,表面积值极高,而它的表面积上布满信息感受,叫受体和能量交换的通道,因此它的生命力极强,只要太阳光一照,它就已经获得全部生活物质的要求、代谢要求,叫自养型生物,也就是它不用吞食其他生物,它就能获得滋养。而且它既是自养体,又是繁殖体,所有生物基本功能能量自养和增殖,完全体现在一个细胞体上。所以它生命功能强大,尽管它结构最为简单,越简单的结构反而越稳定,这使它保持38亿年,从来没有灭绝过。
生物进化的过程。大家要知道单生物进化最重要的基本内涵是增殖、性增殖。由于生命过度弱化,它比无机物比分子物质比原子弱化得多。因此到生命物质出现的时候,它只能用一个办法来保持自己的长久存在。那就是通过增殖。父亲死了儿子接,儿子死了孙子接,就像接力长跑一样,它不能像过去此前的无机物质持续存在,它只能通过接力存在才能保证自己永存。这就是增值现象或性这个东西成为一切生命运动围绕的中轴点的原因。所以生物在增殖的过程中,它最基本的诉求是尽可能原样百分之百的拷贝自己,这叫遗传。
可是生物又避免不了发生变异。我们在科学上的直接的表层原因上看,比如宇宙辐射、比如化学物质、比如基因结构太复杂,无法发生完整交替,这都是变异的原因。但是越原始的生物变异度越低,遗传完整度越高,比如单细胞生物裂殖发生一分为二,它的基因组组型完全一样。当单细胞生物不得不转化成从原核到真核到多细胞融合,它实际上是基因突变,我们今天用这个词,过去叫变异造成的。
我们今天用变异这个词,让人感觉到它是一个好事情,或者是一个正常事情。可是如果你想想,你突然生了个孩子,他有三个鼻子或者有两个脑袋,或者有八条腿,你会感觉到这变异是好事情吗?你把它叫什么?你把它叫畸形。所以你要站在单细胞最稳定最圆满的生命立场上看,任何变异其实就是畸变。所以细胞的每一次变异,实际上是对原有完整生命或者存在度最高,最具有生存优势物种的一次畸形化发展,这才是变异的实质。
畸变的过程就是万物演化存在度不断降低,在生物阶段表达为衰变的基本方式。比如,一个单细胞生物,它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生命。如果变成多细胞生物,它的细胞膜立即有一部分被遮蔽,而细胞膜是任何细胞生命的信息通道和物质能量交换通道,细胞膜上布满受体,一旦受体和物质能量交换通道被遮蔽,这是多细胞融合体必然带来的结果。所以多细胞融合体一旦发生,生命的存在状态和存在形式就恶化。
最早期的生命是这样排列的,我们在生物学上把它叫单胚层,就是细胞只分布一层。这个时候细胞膜部分被遮蔽,但细胞膜至少还有几面是对外开放的,它的遮蔽度比较低。再往下进化,就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们把它叫双胚层,比如腔肠动物,它卷成一个双层细胞的肠管,大家知道到双胚层细胞膜的遮蔽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细胞本身的生存状态进一步恶劣化。所以它虽然物种变得更高级,但是它实际上生命力存在优势衰减。到此还不结束,再下来就出现三胚层,也就是细胞分布成三层,我们人体所有的器官都是三胚层细胞结构。
要知道早在扁形动物三胚层细胞组织结构就发生。请大家想到三胚层发生的时候,中间这一层细胞它的细胞膜完全被遮蔽,它必死无疑。也就是立即发生细胞组织系统中间层的坏死,这是绝不可免的。是它逼迫着这个细胞必须分化出一种变异细胞,这就是神经细胞的来源。其中一部分细胞转化为肌肉层,一部分细胞转化成神经元,或者叫神经细胞,然后由这个神经细胞把这个有机体摄取的能量和信息重新调配给有机体各个细胞。所以我们认为神经细胞出现是一种高级现象的时候,它实际上是一个高度畸变化的产物。
所以生物进化的过程,从最基层的细胞生存角度来看,它是一个不断畸形化,生存形势不断恶劣化,不得不进一步畸变,从而维系那个原先畸变系统的平衡。是这样一个过程的不断演化,构成生物体有机体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进程。
所以什么叫生理?既往认为生理就是生命,解剖生理功能的最佳调配适应状态。实际上生理,只不过是病理畸变过程的叠加化、有序化和系统化,这就是所有高等生物的生理。一切高等生物的生理系统,实际上不过是进化病理畸变过程的叠加化、有序化和系统化产物。因此一切生理的底层代码是一个病理进程,因此越高级的物种,它的结构虽然越复杂,表面上看它的适应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但实质上它是一个病理堆积过程,是一个畸变叠加过程,是一个系统衰弱化和复杂化过程,这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状态。
大家想,最初一个单细胞,它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变成双胚层进入一个肠管,最早期的叫腔肠生物。它就是一个两层细胞的肠管,海水从中间流过营养自动摄取,在两层细胞间分配,所以这个肠管是绝不会拉肚子之类的,它是绝不得病的。等这个肠管变成三胚层,中间胚层的细胞就不能存活,于是神经系统就得发生,加以调配。所以到扁形动物出现神经网,神经之间互相连接,从此重新调配每一个细胞的营养供给。神经网是混乱的,信息传输没有导向,于是形成最原始的另一个畸变,再长一个神经瘤子叫神经节,把一切神经网的信息在这个最低级的神经节上加以处理,再输送给各神经网。
这个时候结构就越来越复杂化。肠道里面的营养物质光凭这个海水简单地流过,就已经不足以维持更复杂的有机体系统。于是自养型生物逐步转化成异养型生物。所谓异养型生物,就是它得通过摄取其他生命物质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而不像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太阳光一照,光合作用,它就已经获得生存的所有能量来源。异养型生物一旦发生,它就必须有运动系统。最原始的运动系统鞭毛虫,它的鞭毛就得出现,因为它得去寻找食物,寻找能量和物质。
这个系统一旦发生,大家想它需要的能量就进一步增加,于是它原来一个小小的肠管就不足以承担,于是它得有胃,然后它得有牙,然后胃研磨的食物无法消化,它得有肝脏来分泌胆汁乳化脂肪,然后它得有胰腺,分泌各种酶,化解蛋白质和脂肪,它的脏器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它是通过不断地畸变,不断地积累,这个复杂畸变过程的系统化来完成。于是你的肝病胰腺癌,你的胃病全部发生。
所以一切生物的逐步复杂化是一个畸变化的积累过程。这个畸变化的病理过程,本身系在它的存在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自己的系统化功能结构运转,这构成后世生物的生理,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畸变病理过程,因此它为后来所有的疾病发生奠定了基础。比如一个最初的神经节,随着有机体越来越复杂,涉及信息量越来越大,神经节根本处理不了,于是下面出现低级神经中枢,也就是我们的脊髓,脊髓部分只管内部的身体运转、生理运转,可我们摄取的能量越来越大,越高等的动物需要的能量物质越来越多,于是它就大量地捕捉其他动物,它就有复杂的运动系统,于是它得从内向的生理调整和神经调整,叫植物神经系统转化出外向的感知系统,以便于捕捉外面的代谢物质。
这个过程就使得你的神经系统从内向向外向双向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你只有神经节,只有低级神经中枢就不行,于是就得发生大脑从中脑部分逐步发展,到大脑部分的出现,于是神经系统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是不是这样呢?所以你的功能不断地复杂化,是因为你在衰变的过程中,你的有机体的生存形势越来越恶化,你不得不叠加畸变来加以补偿,才构成这个最复杂的有机体体系。它是这样一个病理进程和畸变进程的堆积产物。
这就是为什么越低级的生物,你越看不到它生病,越高级的生物生病的量就越大,而人类就成了病胚子,整天生病,原因就在这里。因此进化与进步的实质就是衰变与畸变。
再谈一个问题,人类文明是一个自然进程,不是人类选择的结果。我们又可以说文明史是对自然史的恶性继承。
所谓农业文明它不是我们选择的结果,是因为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当它发展到大脑脑皮层细胞这个高度的时候,由于它的功能分化太畸变,太畸形化,它为了维持它的神经细胞过度的功能,只好把自己最原始的代谢功能都淘汰掉,这就导致生物所有细胞以三种物质为能量代谢的来源,这就是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谓碳水化合物就是糖类,我们吃的米、面粉、粮食,其实都是淀粉,都是碳水化合物,最终代谢物都是代葡萄糖。但是由于高级神经细胞、脑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其他要需要承载的畸形化的那些功能太多,只好把最基础的代谢功能都淘汰一部分,因此它只能代谢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对它不构成能量来源,这使它变得极为脆弱。
而且它还有一个特点,它居然丧失再生能力。大家知道所有细胞所有组织是有再生能力的,你的皮肤划伤它会重新长合的,越低级的生物再生能力越强。比如水母、水螅,你把它斩断斩成两个,它就会发育成两个水螅。比如蜥蜴,你斩掉它的尾巴,它会再长一个尾巴。可是人类砍掉他一只腿,他已经长不出来了,但他皮肤细胞至少还能皮肤愈合。可是脑神经细胞由于高度畸变化和高度功能化,它把基础功能丢失,它不仅丢失了代谢的一部分功能,迫使我们只好寻找碳水化合物,才能得以生存,这就是粮食。这就是农业文明的来源。而且它居然丢失了再生能力。因此你的大脑如果一旦发生脑溢血或者脑栓塞,造成脑组织局部死亡,本来在其他组织部分神经细胞会再长合的。可是神经细胞没有再生能力,只好让瘢痕组织长入,因此脑细胞一旦受损,绝对无法再生递补。它说明越高级的状态越脆弱,这个现象在任何一个点滴上都发生。人类文明是什么?不是我们的选择。人类在文明化以前,他跟所有生物一样,取自然资料为生存资料,叫采猎,采集植物,猎取动物获得生存。
所谓文明,就是自然界不再给人类提供任何生存资料,叫失乐园。人类文明以后,人类所采集的所有食料,所有用品都得人造,这就使得我们通过亿万年进化而来适应于自然的那个生存方式发生突变。文明是几千年一两万年以内的事情。
而任何一个物种进化需要上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任何一个生理功能的形成,甚至需要亿万年。比如眼睛,怎么会形成眼睛呢?这是许多人反驳进化论的一个重要根据。他说生物形成眼睛,类似于你把一大堆烂零件破烂丢在堆在一起,堆成一个垃圾堆,它自己竟然变成一架飞机了。但是如果你放在长时段上,5亿年以上的时段上看,眼睛的形成完全是一个自然过程。
最初的细胞都是感光的,因为它是靠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的。于是这些感光细胞最初在细胞体上是能量来源。最初动物需要建立视觉的时候,它只是把具有感光性能力的基本细胞做成一个凹形,也就是我们的眼窝。那个视网膜的那个凹型底。因为有一个凹形面就比平面接受的光亮为大,所以最初生物的眼睛只是一层感光细胞的凹形结构。而后这个结构为了聚合光线,它又形成了前面的这一个玻璃体。然后这个玻璃体前面再造就一个能够折改变凹凸度的一个晶状体,然后覆盖上面调节晶状体的睫状肌。它是通过这样一层一层数亿年的时间才进化而来的。我们的任何生理功能都是在数百万年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我们的某一种生理功能才跟自然界取得匹配关系。
我们的文明史只有短短五千年,我们突然改变了我们整个生存方式,我们并不再直接面对自然生存,我们的食物都是我们自己种植和人工选择的,自然界是没有大麦,没有高粱,没有玉米,没有小米。这些东西都是从禾本科植物,也就是那些禾本科草类,逐步通过人工选择缔造出来的。自然界没有电灯,自然界没有椅子,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你不可能坐在椅子上,你不可能永远是坐姿。我们进化是千百万年的产物,而我们在短短几千年里,我们突然面对的环境是另外一个环境。而你建构你的生理功能是按照跟自然的匹配关系建立的,我们把这个匹配关系叫“适应”,这是达尔文最常用的一个词,而适应过程在文明过程中丢失。所以,我们在表面上包括达尔文,他观察生物是这样观察的,他发现越高级的生物,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因此你看单细胞生物,它的智能体能都是很差的,而越高级的物种,体能和智能就越来越强,这叫适应,所以达尔文提出“最适者生存”。
可是这种高级高能力的物种,却实际上是死灭速度最快的物种。如果我们把表层拨开,我们把适应层面、生物直观层面的这个代偿层面的东西揭掉,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叫生存能力与生存效力成反比。就是越原始的物种,它的生存能力越低,但是它的生存效力越高。我们人类生存能力最高,灵长目生物生存能力最强,可是它死灭速度最快,生存效力最低,两者是一个反比关系,这跟达尔文表述最适者,生存能力强者叫适应能力优势化,是完全相反的格局。
我们文明化是一个快速的短暂的进程,尽管这个进程也是自然进程的产物,但是这个进程使得我们的整个生理系统,以病理畸变为基础的生理系统,面对亿万年调整的自然适应关系立即紊乱化,我把它称为自然生理与文明生态的冲突。
所有生物都是吃不饱饭的。按照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是一个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拉马克和达尔文都感谢马尔萨斯。因为马尔萨斯发现了一个现象,他发现人口的增殖数量是几何级数进展,而生产资料的发展,当时他认为是算术级数发展,因此他认为人类的人口问题最终只能靠战争、饥馑和瘟疫来处理。
这个说法它是错的。为什么错?比如一只鱼摆籽,它可以摆上万个鱼卵上几百万个鱼卵,绝大多数95%以上的鱼卵做了其它鱼的点心,大概只有1%位数的鱼卵发育成鱼,鱼群都是在不断扩大的。比如单细胞生物一个单细胞,它是放在显微镜下放大倍,你才能看见。可是如果它20分钟分裂一次,你保证它的能量资源它在72小时仅仅三天,就可以变成一个地球一样大的单细胞集合体。可惜自然界不给它提供这个生存资源,所以你见不到这么多的细菌。
任何生物,它的生殖潜能远远大于自带的现实生存量。它的生殖潜能为什么要大?是因为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数,也就是它的生殖能力必须有一个潜在的储备调动量,远大于现实生存量,这个物种才不至于快速灭绝。
所有生物的生殖能力远大于现实生存量,要知道人类在古代的时候,妇女一辈子没有避孕技术,一辈子生十个八个孩子是家常便饭,但能活两三个三四个就不错了,能活的顶多1/3。生物的现实生存量增殖能力极高。
如果所有的生物都要吃饱饭,它是因为外部能量资源不够,生物的现实生存量才变得非常之低。如果所有的生物都必须吃饱饭的话,它后代被淘汰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所有生物都是在吃不饱饭的过程中进化过来的。所以在近代文明以前,人类从来没有过有意长期吃饱饭的经历,这才是正常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半饥饿状态甚至饥饿状态下,你的体能和智能通常是最好的状态。你吃饱饭跑不动了,甚至你坐在那想看一本书,智力都会下降。因为所有的生物它必须有一组基因——生物学家有的把它叫节俭基因,我把它叫节能基因——也就是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偶然有一次吃饱饭,它得把这些能够剩余的能量赶紧储存起来,绝不让它浪费。
要知道即使是食物链顶层的生物,比如狮子老虎都经常处在饥饿状态,很少有吃饱饭的机会。因此所有生物原始生物在自然状态下从来吃不完饭,偶然有吃饱饭的机会,它一定有一组基因把它调整为把所有剩余的能量赶紧积攒在体内。我们今天突然吃饱饭了,于是你今天发生一系列问题,肥胖病、富贵病,最可怕的糖尿病。要知道糖尿病的那一组基因,我在这里主要讲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的那一组基因其实就是当年的那个节俭基因或者节能基因,它当年维系着生物在生存资源不足情况下的亿万年生存,是一个最基本的有利基因。但是你今天文明化生产能力提高,你突然吃饱饭,你天天吃饱饭,把所有的能量不让浪费,集聚在每一个细胞之中,最后直到把每一个细胞撑死。
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非常可怕,它的后遗症,它的并发症损害人体所有器官,所有组织。从眼睛视力最后消退、皮肤溃疡、肾功能消退、肝功能损害、心脏脑组织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够保全,所以糖尿病是非常可怕的。它居然是那个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有力的节能基因的一个产物。大家知道在人类原始状态下或者自然状态下,既然所有生物都吃不饱饭,所以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从来是很少吃饱饭的。在那个时代,二型糖尿病几乎是不存在的,人类是没有这个病的。
今天糖尿病比例少说百分之十几。有学者统计,现在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人已经达到53%以上,一半人已经是了。如果你从小每一顿饭吃饱,你在不到20岁的时间里,你已经进入糖尿病前期叫高胰岛素血症,也就是你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你一旦吃饱吃多,它于是就得分泌胰岛素,把这些糖分变成能量,糖原,储存在所有的细胞中。如果你顿顿吃饱饭,年轻的时候,20岁前后,你已经进入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过高细胞膜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糖尿病随后慢慢发生。所以你只要孩子阶段顿顿吃饱饭,你在不足20岁的时候,你已经是二型糖尿病前期病人了。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如果这种状态继续进行、继续发展,人类将全部进入糖尿病时代。因此,文明进程是自然进程的恶化表达,我在讲自然生理与文明生态的冲突,也就是你文明化的时间非常之短,然而人体的生理反应结构是面对自然产生适应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的基因突变来不及调整对文明生态的适应,由此进一步使你这个最脆弱的有机体病态化显现。
任何科技发展,比如吃饱饭,它立即给你带来损害。因为你表面上看它是一件好事情,实质上它违反了你原来的自然适应关系,这就是科技负面作用的一个重大体现的方式。所有的科技是间接对我们人体产生不良反应,比如粮食产量增高,粮食生产技术提高,它并不直接伤害我们身体,它是通过产量增高,你吃饱饭间接损害你的身体。
我们再看一个问题,现代医药。由于人类是一个极端脆弱的有机体,所以在人类文明早期依旧发生。医学是科学技术直接尖锐地施加于你的有机体,因此它给你带来的损害更直接、更尖锐、更可厉。而且人类的文明化进程就是社会的堕落化进程。你看人类早年是非常诚信的,他用不着耍心机,农民用不着去骗别人,因为我生产的东西我自己食用,我房子我自己盖,布我老婆织。可当人类从农业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尽管它在结构上是一个利他结构,每一个人是通过为别人生产产品,为别人服务,获得生存条件,但是他的心机复杂化。
商业运作的目的,我之所以给你提供商品,我之所以给你提供服务,是为了换取从你那得来的利益。如果我不给你提供良好的服务,也能得到利益,取巧过程会使我产生优胜效应。因此商业化的利他结构本身却一定造成道德的全面败落,这是不用说的一个过程。
举个例子,西方学者他们发现今天医学界的专业杂志、学术杂志,其实早已经被医药商和金融大商人控制,因为他们最有钱,他们也最有欲望控制这些杂志,因为这些杂志会对整个医学界产生重大影响,他们并不直接施加影响。他们是董事会,但是他们有权利遴选学术委员会的领头人,他们遴选的学术委员会或论文评鉴委员会的领头人,是倾向于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的那些学者,也就是那些学者既抱着强烈的进步论,认为越发展越先进,医学搞得越复杂越尖锐越好。他选这样的人作为学术委员会和论文委员会的头,然后组成遴选学术委员会。
于是所有医学杂志,医学科学杂志,它的论文导向是一个方向,就是不断地告诉你用药治疗,介入治疗复杂检查是好的,是有利的这个方向,凡是对这个方向进行批判的文章根本进不了杂志,从而导致整个医学界产生误导。也就是导致所有医生他并不想害人,他真心为你病人好。他实际上却做了一个系统性伤害处理。
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西方医学界很多医学研究是一些负面研究,经常进不了那些专业杂志,只好做着自己另行出书发表的原因。
这说明自然史是一个衰变进程,人体是一个最脆弱的有机体,而文明进程又是这个自然进程的恶性继承和继续。我们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有了这个基本观念,我们有了这样一个高度上的哲理线索,我们下面才可以讨论其他问题。
基于以上大尺度物演讨论这个哲理思路,我们下面简单看一下什么叫“疾病”。
我们知道今天现代医学疾病分类非常复杂,疾病分科也变得越来越多,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耳鼻喉科、颅脑科……没完没了,越分越细。但实际上人类的疾病,我们总体上从演化角度看,其实只有三大类疾病,叫进化病、文明病和医源性疾病。
这几个词,它在医学界是早就使用的,只不过现代医学界认为这三类疾病只是诸多疾病中的偶发。而我说人类所有疾病都可以归类在这三大系列疾病之中。我下面逐一解释,听懂这个部分,你才能知道什么叫“疾病”。
第一,进化病。
任何一个进化现象,甚至任何一个变异,或者基因突变。从38亿年的生物史上看,都是一个病理畸变的叠加。因此所有疾病的第一基础全都是进化病。那么它暗含着一个意思,进化程度越高的物种,疾病的底子就越厚。
在临床上,我们几乎发现所有的疾病都跟遗传有关,医学上把它叫遗传度。我前面提到过,比如感冒,表面上看是流感病毒,感染,但是为什么有人得有人不得,一场流感过来,有人轻有人重,是因为所有人个人的免疫素质有个体差异,所以它的遗传度很低,14%,也就是86%是外部因素或者病毒因素。但是我们人体的绝大多数疾病,它的遗传度是非常之高的。
比如下面这些疾病,就是任何一个病其实都有家族史,只不过有遗传度高低而已。因为进化过程就是衰变畸变过程。
比如难产,难产是典型的进化病,所有动物都不难产。是因为人类直立了,脑容量增大了,而母亲的产道还是原来爬行动物的那个产道,因此难产是典型的进化病。
再比如高血压。所有动物原来是爬行动物,直立动物仅见人类,爬行动物心脏泵血。它的泵血运动是水平运动,它是水平输向各个器官,因此它的血压很低,就足以保证各个器官的血供量。那么人直立了,心脏以上部位到脑,它的供血是垂直的供血,是跟地心引力相反方向的抗地心引力供血,因此他的血压必须大幅度增高。而且人脑虽然只占人类体重的1.5%左右,可是由于人脑功能极高,它居然需要代谢血液中氧气和能量的20%左右,这就使得直立动物人类,血压必然相应增高,才能保证最重要核心器官脑的供血和供氧。
大家知道血压增高是个很麻烦的局面。长颈鹿,它的脖子极长,几米长,然后上面架一个小脑袋,它的心脏要把血液泵到如此高的脑部,这个难度你是可以想象的。所以长颈鹿血压极高,心脏非常之大,就这它都供不住脑血压。于是,它发生动脉瓣。我们人类只有下肢的大静脉上有静脉瓣,就是这个血液往回反着地心引力要回到心脏,在腿部是非常困难的。它是通过你的肌肉收缩和轻微的静脉压力,把它慢慢推上来,所以他有静脉瓣,血液只能朝着心脏方向反流,血液的压力不够,血就会往下陷,趁着地心引力下垂,于是在上流的时候心瓣膜张开,到它血液要下返的时候,瓣膜关闭,促使血液上流。可是人类只有静脉瓣,而且只有下肢大静脉才有静脉瓣。可是长颈鹿竟然有动脉瓣,也就是它的动脉血液里,颈部的整个动脉有有瓣膜,逼着血液只能上流,一旦反流静脉瓣闭合,那么血压增高,当然对血管壁压力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造成血管持续性缓慢性损伤。这就是我们人类如果活长寿,晚年谁都逃不掉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大家知道它不仅造成血管损伤,血压高,就使得心脏泵的收缩力量必须加强,从而造成心肌劳损,从而造成长远的心肌损害。这也就是人类绝大多数死于心脏病的原因。这是典型的进化病,直立病。
再比如腰腿疼。大家知道人到四五十岁以后,通常都会发生腰腿疼。腰疼是腰肌疼痛,膝盖关节损伤。这是因为所有动物都是爬行的,它的体重是分在四肢上,分它的压强。可是人类两腿直立,直立这个姿势,它不是靠骨头,你把人的骨架看一下,它是多块骨头,碎裂连续的。一个骨架子,你把它直接放在那,它一定躺在地上,它得拿绳索或者铁丝穿起来,挂起来这个人的骨架才能才能保持一个直立状态。人的直立是靠一系列的直立肌,比如腰部的肌肉始终保持一定的肌肉紧张度,医学上叫肌肉张力,保持肌肉高张力,于是你才能保持直立体姿。而所有爬行动物它是没有这个肌肉紧张度,维持直立体姿的这个要求的。我们是从爬行动物快速进化而来,因此直立本身带来的肌张力过高是引起一切腰腿痛,包括膝关节损伤的基本原因。所以它也属于进化病。
再比如笑,所有动物是不会笑的。所有动物都只会哭,叫哭嚎。只有类人猿,比如黑猩猩,略微显示一点笑的表情,看起来很难看。
生物学家分析,发现笑不过是哭的一种变态。哭是痛苦反应。然后把一个气流长长地呼出来,形成的一种嚎叫态。笑是一种愉悦态的时候,把哭声斩成一节一节的状态就是笑。笑是一个进化病。它是因为所有的生物,它的存在度越来越低,它表达在生物繁殖上,表达为育后难度越来越高。
大家知道最原始的单细胞,它一分为二,它立即就把子代的繁殖工作做完了,而且子代和亲代没有任何差别,一生出来它就具有亲代的全部本领,因此用不着亲代照顾它。
到卵生动物,它排出一个卵,然后孵化出来,这个难度大大提高。而且小鸡、小鸟、雏鸡、雏鸟,它是需要亲代的母鸟来去饲养它,但稍微喂食一下,它很快就具有自主生活能力了。再高级的动物哺乳动物,它居然要10月怀胎在母亲体内怀孕,生出来还得吃母亲的奶叫哺育。
到了人类,而且它的生殖量越来越低。然后养育难度越来越高。所有到哺乳动物,动物既要体内怀胎,然后还要要生出来以后哺乳,到人类哺乳。完了不算数,你还得继续抚养,到文明阶段你还得教育。
早年的孩子,文明期早期的孩子,七八岁就能帮父母干活了,放牛放羊。今天的孩子快30岁了,大学研究生还没毕业,你会发现在生物进化史上育后的量越来越低,育后的时间越来越长,育后的难度越来越高。
那么在这种情况,这叫存在度衰减表达在生育体系上的一个现象。
那么大家想等生物的子代越来越得依靠亲本的抚养,才能生存。它一定要发生双向的一种改变,也就是子代要能够吸引父母对它的注意,亲代要对子代产生母性和父性。你在单细胞和鱼那里是看不到母性的。母亲绝不关照孩子。越后演的物种母性越高,而且越后演的物种,孩子设法吸引母亲本
|
以上文章“人体哲理及就医之道”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