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硬皮病表现 >> 躲疫日记1月23日2月9日

躲疫日记1月23日2月9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3-15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关键词:疫日记1月23日2月9

咨询专家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周四晴今日回老家。一早叫醒冰冰,她的行李昨天就准备好了。叫谢老师,她又说不回去了。关于回不回安陆的问题,她犹犹豫豫,反反复复,昨晚上还说回去的,今早上又变卦了……这十几天她一直在咳嗽,不回就不回吧!8点半,戴上口罩,和冰冰出发,在小区对面的加油站把油加满。刚到禹王上了高速,就接到办公室主任电话,说接到市里通知,要求党员干部实行属地管理,不要离城……可是我已经上了高速,怎么办?主任说,既然已上高速,回转来也很麻烦,那算了,你还是回去吧!忽然有了当逃兵的感觉,谁也不知道疫情发展如此迅猛、形势变化如此之快!一路顺畅,汉十高速路段车子较多,在孝感路段还发生了两起车祸,引发拥堵,耽误了不少时间。到安陆出口下高速,有警察和医生查体温。穿过巡镇时,人车如织,车子缓慢如蜗行。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明天就是除夕,上街打年货的人很多,但戴口罩的人很少。不敢开窗,叫冰冰戴上口罩,不要摇下窗玻璃。12点才到家,爸妈早就等着做饭我们吃。又回到老家,又尝到美味的腊肉腌菜、又看到瓦屋鸟窝、又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真好!饭后,自拟回家过年“五不问”:一不问细伢学习成绩;二不问年轻人脱单否;三不问女客芳龄几何;四不问男客赚了多少;五不问对方发没发烧——以上问题有一个标准答案:关你屁事。妈妈忙完了,就坐在堂屋里包包卷。“包卷”这种菜,我在别处从没吃过,可能是独一无二之非遗菜品。此菜据传乃学于我奶李老孺人,我奶从何处何人习得,不可考。问妈妈,得知制作秘笈如下:原料有:一是煮豆浆起皮,即豆油皮或豆巾,若干张,备用。二是大蒜、姜片,剁碎备用。三是地菜、芹菜,稍腌,捏去水,剁碎备用。四是千张,剁碎,稍放盐和酱油,炒熟备用。五是肉去皮,肥瘦搭配,剁碎,勾芡,加盐和酱油,略炒备用。妈妈详细告诉我制作办法。第一步是用文火将肉炒熟,再先后加千张、菜、大蒜、生姜、辣椒,慢炒拌匀,盛起备用。第二步是将豆油皮剪成百元纸币大小,折一角,调羹挖备料一坨,压角上,左右角扎好,边包边卷,呈柱状。(边包边卷,边卷边包,故曰“包卷”)。第三步是包卷包好后,摊放在簸箕里备用。若要吃,倒适量植物素油,文火慢煎,筷子翻遍,包卷皮焦黄,即可起锅上桌,以供饕餮之飨。吃晚饭,菜很丰盛,吃好喝好,免疫好身体好,我为抗击肺炎作贡献!饭后陪爸妈看电视,看网上新闻,形势急转直下了,武汉封城了!紧接着黄冈一号令下,也宣布从今晚零点开始封城……看来这次新冠病毒肺炎来势凶猛,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未来我们将面临一场无法预料、旷日持久的恶战!在这场恶战中,对老百姓来说,口罩是救命稻草,也是阻隔病毒的第一道屏障,以后的日子戴口罩将会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了。◎1月24日除夕周五晴今天除夕。早上照例被一阵猛烈的爆竹声惊醒,那是爸妈在堂屋“叫老人家”。除夕天不亮就要“叫老人家(读嘎)”,这是吾家乃至吾乡的祭祀礼俗。这是一种日渐稀少、或许将要消失的民俗传统,祭祀先人,慎终追远,勿忘来处,才能有所敬畏,才能好好地活在当下。我不禁有点担心:我们一辈都不会搞这个,若干年后,老人们到哪儿去吃饭呢?翻出年除夕写的一段文字和图片,以记其事:叫老人家“叫老人家(嘎)”,是老家的旧俗,就是家祭。每逢婚丧嫁娶或重大节日,都要备一桌简单酒菜,叫请故去的亲人回来享用一番,以示纪念告慰,并祈求护佑。过年是一年的大事,“叫老人家”必不可少,一般是除夕日早上叫一次,正月十五再叫一次,先请后送,礼数周全。为“老人家”准备的宴席,煎豆腐、炒肥膘肉与“听话鱼”(油炸红尾鲤鱼)这三样是必不可少的。饭菜简单,估计老人家们也吃不饱,好在那只是一种形式,酒菜在元宵节后,最后都被我们自己吃了。“叫老人家”都是我妈操持、我爸打下手,每年除夕一早天不亮就悄悄举行。摆上酒菜,喊声“老人家们的,回来吃饭啰!”再不能出声,点三炷香,烧几张纸钱,然后放一挂鞭炮,就大功告成。每年大年三十一大早,我还在酣睡,总是一阵剧烈的鞭炮声炸醒,我知道那是妈妈在搞“迷信”,翻一个身,又沉沉睡去。在今天早上,爆竹响过,爸爸推开房门进了拿什么东西,我眯着眼睛,用手机偷偷拍了几张照片,记录这肃穆的时刻,堂屋空空,座位空空,大红筷子搁在碗上。估计老人家们吃完了,走了,有几股硝烟飘进我房间里,我听见了母亲的咳嗽,还有一只花喜鹊,在屋后的苦楝树上,佳佳佳佳的叫个不停。8点,去安陆接二哥一家回来过年,到了德安中路,找不到停车位,围着太白广场转了一圈,只好把车停在五七厂对面路肩上。载上二嫂和侄儿杨锴,一路平安到家。非常时期,路上人车很少,一点新年的气氛也没有。11点吃年饭。打我记事以来,今天这顿年饭是最潦草的,饭菜虽丰盛,但无酒水、无祝愿、无团圆,时间很短,站着匆匆吃完,饭毕各自戴上口罩。饭还没吃完,大哥大嫂忽然接到单位通知,年假取消,立即到岗上班,他们放下碗筷即匆匆回城——这样的春节,叫人哭笑不得。饭后无事,天又冷,不如上床睡觉。15点,贴春联,放爆竹,年还是要过的!病毒也不能抵挡新春的节奏。今年我家大门的春联是谢老师写的,贴上墙看来,效果还不错。晚上守夜,冰冰和福星在堂屋玩游戏,二哥一家睡觉,我和爸妈在房里看春晚。手机上的消息越来越吓人,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披露,春晚实在看不下去。第一次觉得主持人煽情的嗓音是那么刺耳,第一次看到观众的笑脸是那么刺眼,第一次觉得坐在电视前跟着傻笑是其实是有罪恶感的!“大家都在说武汉挺住!武汉加油!但是,这个春节,武汉不能在空洞的口号和加油声中挺过去!”我也爱莫能助、束手无策。而且,细思极恐:1月3日,爸爸从老家来黄冈;3日、4日连续两医院ICU病房探视奄奄一息的舅爹,医院人流如织。事后得知,当时就有两个新冠病人就在里面,据说现已不幸去世。好在当时进去时,被要求换穿深绿色的外套,并戴口罩。但戴上口罩后,呼出的水汽把眼镜片给蒙着了,我曾取下过好几次。1月5日,谢医院做白内障激光手术,随后6、7、8、9、10日连续六天,医院检查。这四天,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要戴口罩。11日送爸爸回去,随后我们搞文艺惠民活动。自然也没有戴口罩,大街上也没有人戴口罩。爸爸在我家的8天,我跟他一起睡。1月9日晚,爸爸开始咳嗽、发烧,几乎同时,谢老师也咳嗽发烧。1月11日——13日,爸爸在老家打点滴,不发烧了,但晚上仍伴有咳嗽。现在,爸爸基本恢复,但妈妈又发烧了。谢老师吃了很多药,一直到今天还有咳嗽,好在不发烧。另外,去年12月25日至今年1月13日,我因腰椎间盘突出,医院扎针理疗。共去8次,每次去,一楼都是人来人往,可谓摩肩接踵。好在坐电梯上四楼,病人不多,这八次,我一次口罩也没戴口罩!——只能说,我和家人都太幸运了!感谢老天眷顾!幸亏,爸爸、妈妈、谢老师所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假如不幸中招,真的不敢想像,岂不是天都要踏下来了!我是在1月19日上午,偶遇一位朋友,她戴着口罩,告知我武汉一些内情,我才引起重视的。但没有想到,情况这么严重,坏消息呈断崖式的到来!5天前,本地某媒体还有一篇推文叫市民“莫慌”,说那个病可防可控可治,我也相信最后一定会战胜病毒我们会赢,但我现在慌了!病毒或许就在身后!不断刷屏,不断遭受到冲击,到两点才睡。庚子春节,千年不遇,不佞何辜,竟赶上了!◎1月25日正月初一周六晴这个初一很安静,也不用一大早就起来拜年。家家闭门,道无行人,无客来、无亲戚走,小街如死城。这是我45年以来、爸爸75年以来,第一次遇到的奇葩春节,或许,也是中华民族自有春节以来几千年未有之变局。鼠年猫家,无事可做,面壁思过,刷屏着急,想起去年今日,到处拜年,虽然忙乱,实在也是一种幸福。睡到9点起来。饭后开车送二哥一家回安陆,顺便给大哥一家送菜。沿途经洪山街、桑树街、巡镇、河德街、胡棚段、蒿桥段、护国段,四十余公里,人车寥寥,如入无人之境。到最繁华的德安中路、绕河滨路返程,人车渐多,渐有新年气象。途经万波兄的“碧山书院”,颇想停车去喝茶谈艺,但不敢造次。途中在胡棚路段不小心撞倒了一个老人,他骑电动车横穿十字路口,抢我的右拐道……幸亏我及时刹车,不然麻烦就大了!只要一开车上路就处在危险中,得加倍小心!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肆虐横行,武汉封城,黄冈封城,并向全国蔓延。从网上信息看,今天是十分混乱无序的一天,各种信息满天飞,尤其是护士传回的视频很怕人,医院过道里死了人没来得及收……有点天下大乱的感觉,受众的神经一次又一次遭受到刺激和震惊……这胆战心惊的日子不好过,希望灾难早日过去!下午继续蹲,家里憋不住,去后山吐纳。然后睡觉、刷屏,刷屏、睡觉,眼睛都瞅花了、脑壳都睡瘪了、胯子都睡瘦了。福星去老家塆铁石墩拍了几幅照片,故土萧瑟荒寂,不闻鸡犬狗吠,不忍回去。我在那里度过二十多年的铭心记忆,如同大梦一场,已无处可寻。晚上。饭后继续煨床,继续过“月母子”生活。看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躲疫日记1月23日2月9日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以上文章“躲疫日记1月23日2月9日”信息只作参考,诊疗要到正规医院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严重者务必到专业的硬皮病医院治疗。

网站构架

网站简介| 招聘服务|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全站专题:如何根治硬皮病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院网站上医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看病依据,请遵医嘱接受治疗!

当前时间: